文/南宫梓桐
穿越到千年前的盛唐,你会因为一个人而慨叹这盛世怎会如此令人心驰神往?你会因为一个人而向往那壮丽辉煌的锦绣山河吗?你会因为一个人而爱上这个盛世的王朝吗?
孔夫子说过:“择一人而白头,择一城而终老。”而我却因为李白而爱上了整个盛世,爱上了盛世的长安。盛世的大唐王朝不能没有李白,中国悠久的文化中不能没有李白,中国古代璀璨的“明星”中不能没有李白……这就是太白的魅力。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开元十三年(725),24岁的李白离开蜀地,仗剑天涯。背一把宝剑,携一壶好酒,踏遍山河岁月。李白当时所处的时期正是大唐经济非常繁荣时期——开元盛世。这样一个时期配上了这样一个几千年才能出一个的奇人简直是绝配,或许这样的时期才能配得上太白转世,亦或许太白的出现为这样的时期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就是他眼中的大美河山,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结果,这些绝美的诗句不仅向后人展示了大唐盛世下的壮美山河,更是成为了后人们眼中的旅游胜地。
李白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者,他的诗句大都是豪迈奔放、激情昂扬、清新脱俗。他的绝句更是自然明快,飘逸潇洒,总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言一出便给人一种昂扬斗志。当我们走到山穷水尽之时,当我们失意受挫之时,这句诗总能给我们信心,让我们从黑暗深渊中获得新生。这句话更是莘莘学子们立言壮志的佳句,成为了多少人的座右铭。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能让我李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我李白本就是一个向往自由,随心随性之人,我虽然渴望仕途,渴望建功立业,但是我也有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魄,让我卑躬屈膝去讨好、侍奉权贵,即使能够升官,我也不会高兴,我是不会这样做的。744年李白第二次被放逐出京,第二年他便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句诗极力表现了李白鄙弃尘俗、蔑视权贵、渴望自由的反抗性格。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进入官场是李白最大的政治抱负,经过好友贺知章和玉真公主推荐,李白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宫廷,可是玄宗却给了他一个翰林学士的散官,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玄宗和杨玉环花园同赏,召来李白,李白充分发挥其才能一盏茶的功夫便做《清平调》三首,借牡丹花写出了杨贵妃的娇艳美丽、倾国倾城。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李白高超的艺术功力。
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李白在宫中整日饮酒沉沦,甚至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让高力士脱靴,久而久之自是让宫中之人恨之,更何况宫中谗言遍地,李白最终被玄宗疏远。
浪漫之外的家国情怀
李白前前后后花了27年的时间游览了中国大半部分版图,登了80多座山,跨了18个省,这样一个疯狂的旅游爱好者实乃少见。作为旅游爱好者的他,喜欢游山玩水始于本性,而这种本性背后真正的原因与他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息息相关。
游览名川大山的同时他能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与富足。但是在这盛世的背后他还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一直没能够实现,他在其中挣扎与徘徊。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奸诈小人总是蒙蔽君王,我报国无门呀!这是李白的感叹,也是他对国家社稷的慨叹,我有心报国,有心建功立业,怎料浮云太多,只靠一阵阵微风却是吹不散呀!
带着美好的憧憬,忘却过去所有的不顺。李白二次进京,打算好好大干一场的他没过多久再次遭受各种诽谤和谗言,再次被流放。李白的家国情怀终得不到舒展,一次次的失意受挫挑战着他的耐心。面对各种不顺和权贵小人的奸诈,唯有舞剑喝酒、寄情山水,与明月对话,与山川宣泄,这一刻他或许真的是累了。
可是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人又怎会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毫无伟业呢?“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这可是他的理想呀,他又怎会放弃呢?“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受挫也要如同大鹏一样扶摇直上九天,揽得明月、摘得星辰。
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被迫逃离长安,安禄山自立为王。玄宗发布了一道具有抑制太子李亨(唐肃宗)意味的《幸普安郡制》,此制又称《命三王制》。玄宗任命自己的第十六子李璘东巡,明面上是东巡,实则是利用李璘与李亨抗衡。李璘手握兵权后便开始扩张,57岁的李白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写了一首《永王东巡歌》。
李白成为李璘幕府的一员后,整个人都变了一般,57岁算什么。我虽老矣,但是在有生之年还能实现抱负,又算什么呢?希望与失望在李白身上可谓是开了一个大玩笑。李璘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调动兵权,被玄宗以造反罪镇压。李白被牵连入狱,之后被流放到夜郎。
“济苍生”、“安社稷”,李白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奋斗了终生。虽然命运总是和他开玩笑,使他每次在希望中崛起又在失望中覆灭。希望与失望给了他强大的勇气和不可磨灭的理想。“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所有的一切都斩不尽他心中的家国情怀。
仗剑走天涯,有酒乐逍遥
酒、剑从来都不曾离开过李白。仙剑奇侠传中酒剑仙说过的一句诗亦是李白的写照,“御剑乘风来,游走天地间,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癫。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李太白。”很巧合,“酒剑仙”这个称号李白也有。
有人说过,李白写诗只是爱好,舞剑喝酒才是正道。李白从小便喜欢剑术,梦想着以后能成为一个侠客,在江湖上替人打抱不平。相比较文人墨客,他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武将,驰骋疆场、杀敌立功,建立丰功伟绩,这才是他真正的理想,写诗从来都不是他最想要的。
余光中曾这样评价过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酒和剑从来都未曾离开过李白。
“拔剑四顾心茫然”、“倚剑望玉关”、“剑舞转颓阳”、“弹剑谢公子”、“汉皇拔剑起”……李白很多的诗都与剑有关,行侠仗义、执剑天涯这样一个愿望一直埋藏在心间。驰骋沙场,沙场秋点兵这样的的政治抱负终不得实现。
酒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最为喜好的东西,他们借酒吟诗作画,同时更是那些英雄豪杰结交时必不可少的东西。
李白不仅是诗仙,也是酒仙,他无酒不成诗,有酒诗百篇。他曾对天发问,“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他对地豪言,“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他对自己无愧,“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有酒乐逍遥,无酒不成欢。
李白爱酒世人皆知,但是李白很多时候都是独自饮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无论有事没事,有人没人他都会饮酒。酒对于李白来说就像是灵丹妙药,想不出对子,喝一杯;作不出诗,喝一杯;舞一会剑,高兴了喝酒;遇见烦心事了,还得喝一杯。
明星陨落后,豪情越千年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逝世。大唐这颗最璀璨的明星在满天星空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后终于消失在天际。后人只能看着他写下的这些文字来仰慕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给出了对偶像的最高评价。
不久后韩愈、孟郊、李贺、苏轼、陆游、辛弃疾,高启、杨慎、龚自珍等人有缘在天空中看到了这颗璀璨明星发出的闪闪光芒,于是他们循着他的足迹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李白用一生览尽锦绣山河,用他的诗词说尽大唐盛世,他的豪情越千年、照万世。他永远的成为了天空中那颗永不磨灭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