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讲《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课堂》读书笔记

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李珊 

 一、重点句子摘抄:

课堂上的活动包括讲述、引导、提问、阅读、抄写、数据查找、思考、讨论、对话、实验、发表等,期中包括教师活动、学生个人活动和学生团体活动。

老师必须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可以”自己“学习,指学生个人以及彼此间通过互相交流的学习。

教学形态的转化也是如此,初期教师的主导性强,搭建的脚手架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复杂度较低,着重在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与学习习惯。随着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习惯和同伴互动交流,再逐步将交付任务的提高,促成同伴间更紧密的合作,使学生参与、掌握,甚至能够主导课堂的进行,教师则逐渐转型成为教练,拟定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过程中只要从旁观察每名学生的学习,指出他们的错误,提示可以精进之处。这样的转变就是让教师角色从站在讲台上谆谆教诲转型为从旁指导。

课堂转型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调动思考力的高效课堂:

高校课堂指的是高效率、高效果与高效益,但必须建立在培养与彰显学生思考能力的基础上。

科技在高效课堂上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它是教学转型的催化剂。教师通过使用简单的信息技术,实时汇集与分析学生想法,结合教学策略,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针对性地对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仅能提高课堂参与度,更可有效调动他们的思考能力。

(陈蕾老师:技术将搜集到的数据,迅速转化策划那个统计图表,真正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这无疑为我们真正了解学生的思考内容和思考方法打开了一扇窗户,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见解和错误,同时为我们进一步规划学生的学习进度创造条件。)

②建立合作意识的团队合作学习课堂

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给予小组一个个问题,团队成员通过一起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针对重要概念深入对话来解决问题。

③任务驱动的学生中心课堂

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设计难度较高的任务,学生必须具备完整的基本概念,综合应用这些概念才能完成老师所指派的任务,称为项目。

所谓的”学生中心“课堂,除了时间分布上教师讲述的比重必须越低越好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养成足够的自学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习惯。

(王博士讲座:”教师中心“的课堂透过”信息化教学”可以走向“以生为本”的课堂,而从“以生为本”的课堂抵达“学生中心”的课堂,则需要发展项目式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获得知识到养成素养。)

(夏雪梅博士《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提出的“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型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陈蕾老师:微项目化学习,为学生提供15-20分钟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在课外用类似实践型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索。很难有完整设计,通常只包含”驱动性问题“、”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等重要要素。)


二、共读体会

1.如何定位自己的课堂形态?

惭愧,我的课堂大部分都是”教师中心“。初三课时紧张,经常都是为了省去等待学生提问的时间,由教师根据经验判断选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直接进行讲解,就算有互动,提问的也是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会了的学生。

只有在公开课,才会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的项目,采用反馈器作答,统计学生数据,并开展小组对话。

我希望未来我的课堂,每节课都可以有一个合作探究或者课堂讨论的问题,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30讲《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课堂》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