愫愫的理财日记|20200728 好的基金为什么也要采用定投的方式?

现在有些人对定投这种投资方式感到困惑,他们认为,定投只是因为你钱不够,你必须等到下个月发了工资,你才能把多余的钱投资到基金里面,所以才会有“每个月投一次”这样的定投。


除此以外呢,他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每个月投一次。因为如果你看好某一只基金,为什么不一次性投入而非要定投呢?如果你不看好某一只基金,你也就没有必要去买它,更用不着定投了。就这个观点能分析一下定投的意义和作用到底都有哪些?


这个问题可以辩证的看,因为并不是定投的收益最高,真实就是这样,定投只是一个大概率大家可以挣上钱的投资工具、投资方法而已。如果说在2018年的时候,您有大笔的钱,那个时候投进去,收益一定是比定投要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客观来讲,如果大家很有市场判断能力,一定是单笔在低位投资更好,但为什么是要辩证的看,中国为什么90%以上的普通理财者没有挣上每年15%的回报呢?而做定投的人能够挣到每年15%的回报,是因为大家判断不好点位,很多人如果在2018年3500点一次性买入的,到现在,如果您投的指数基金,对不起还没挣钱,但如果说是在3500点买入的,用的定投方式,现在挣了每年15%的回报。


所以这两件事辩证来看的,定投的目的是为了拉低成本,把您的钱逐步投进去之后,拉低成本,大概率可以挣上一个每年的10~15%的回报,这都是有过测算的。


单笔投资的话,如果说您踩到了一个市场的相对高点,比如说2015年5000点,或者2007年6000点,您踩到相对高点,您是看好未来能涨到1万点,但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呢?


科学来讲,我建议大家用定投加单笔低位补仓的方法,这样挣的收益是比较高的。






你说的这一点我比较有感受,有些投资者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去做定投,一次性投入更好,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前提:投资者对市场非常有判断能力。


如果一个人对于市场没有太多判断能力,比如像今年上半年的二三月份行情,很多人对市场有恐慌心态,在那个时候,如果你是定投的,那么你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因为你会想,我是定投的,不好的行情反而会拉低我的成本,在以后行情好的时候我的收益可能会更好。


但如果在二三月份,你是一次性投入的,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很大,因为你不知道后面的行情会怎么样。所以定投,实际上有一个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拉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我们对于市场判断能力的这种高要求,减少了我们心理上的压力。




您说的太对了,其实在我们研究了上万用户的理财行为之后,我们就发现,定投是让大家最终能挣上钱的有效方法,因为很多人在像您说的今年3月份那个时候,市场跌得很多,用户一笔投了之后,恐慌的心态可能让他当时就割肉跑了,或者说因为投资的钱比较多,他在市场2800点挣了一点小钱,块8毛的,也就走了。这些心态都不能让投资者长期获得一个好的回报,但我们发现,理财用户的行为当中,通过定投的方式,用户最后赚的钱也多,然后收益率也好。






很多投资者在半年、一年的时候,会对自己的投资做总结。比如说有的人会看,半年过去了,我这个基金涨得不太好,比市场行情差多了,那么我可能会把基金换掉,到年底的时候,我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收益目标了,我可能会换一下我的基金。对于投资者的这种操作,你有什么看法?你建议投资者一般隔多长时间做一次基金投资的调整?还是说就一直持有那几只基金,不管它的好坏?




基金的好坏差异特别的大,好方法加好产品,收益率才能突出出来,所以产品至关重要,像2017年的时候就是大盘行情,那个时候,中小创这些灵活的基金收益不好,甚至还是亏的,但是大盘的90%都是赚钱的,像今年2020年上半年,中小创的表现特别好,大盘不行,所以还是要看基金的。


看产品的话有一个原则,如果说发生一些舆情,随时咱们该换就换,不能留差基金很久,比如说曾经有一些基金重仓了像乐视,还有一些造假的公司,像这类的,咱们如果发现这种重大舆情事件,风险事件,该换则换。


如果没有这种重大风险舆情的情况下去回顾的话,每三个月、半年做一次就ok了,也不用太频繁。


但是比较基金好坏有一个陷阱,这个陷阱是普通用户不关注的,但特别容易通过这种频繁的调基金,最后每一次都踏空,发现自己卖了之后,老基金涨起来了,然后买就跌下去了,这是因为大家老去追基金收益率,好像觉得自己基金没涨起来就给卖了,然后看别人的长了就买进去,这是不对的。


大家比较基金的时候,一定要在同一个领域中比较,比如都是大盘基金,请你都在大盘基金而比较,如果想比较中小创基金,就在那个里边去比较好坏,你不要拿一个大盘基金的好和一个中小基金比较,这个是不客观的,如果互相比的话,特别容易发生踏空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愫愫的理财日记|20200728 好的基金为什么也要采用定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