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乡村医生不当“豆包”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乡村医生都支撑起了农村基层医疗的根基。他们大部分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尽管学历不怎么高,甚至连个职称都没有。但治起病来,却是一板一眼的,毫不含糊。头痛纳闷,小病小灾,小伤小恙的,都扼杀在萌芽之中,是生命的第一防线。

        不说别的,就单这急腹症,就够一个全科医生受的。土话就是肚子痛吧!表象是肚子痛,这里涵盖了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十二指肠溃疡,盲肠炎,肠梗阻,心绞痛,反流性食管炎,肾结石,尿路结石,经不调,附件炎,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等,医生都要根据症状的轻重缓急,是阵发性还是持久性,是剧烈型还是缓隐型去判断是那一种。那绝不是一片阿托品,颠茄片,一瓶腹痛水就完事的,那样就很可能延误了胃穿孔,阑尾炎,肠坏死等手术治疗的大好时机。后果很严重。

        鄙人上世纪初中毕业后,就当了几天乡村医生,那时叫赤脚医生。天天给婴幼儿打百白破,种痘,麻疹疫苗,发放脊髓灰质炎糖丸,还担起了防疫大军的任务。厉害不!

        还记得我们一边治病,一边学习。忘了哪年,潍坊医学院派来了两个老头,瘦的叫王主任,胖的叫王教授,还有一个二十七八的姑娘名字叫王彬。三人皆王姓,厉害不,不是王者荣耀,而是王家荣耀。给我们讲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药物学以及深奥难懂的经络学。什么中医理论的总纲是阴阳五行学说,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歌,手阳明大肠经,望闻问切,再如,什么是五脏六腑?脉相学的寸、关、尺,药性学中的“诸参反麦冬”,“硫磺本是火中精,皮硝一见便相争”太复杂了,怪不得一般本科都四年,学医五年还是本科,少挣一年的钱,还得多花一年的钱,吃老鼻子亏了。

        不过学好了,受益终生。记得最后结业考试有一题印象特深。几十年过去了,仍是记忆犹新。

题的大意是这样的:

有一老妪,每每半夜三更,腹痛下坠,起便,多便感,鸭粪状。

请分析老妪病理及施治方案。

  哇塞,一般人就糊涂了,古文白话双管齐下。

我的诊断是:脾胃不和伤及肝。中焦湿气重,下焦有响应;看似下焦火,实则气虚症。

治疗方案:补中益气

药物治疗:补中益气汤

中成药治疗:补中益气丸

OK!满分,顺利结业。可惜不是文凭,要是文凭,现在就是郎中了。混个太医当当也说不定哟!

      其实,我们的老一辈还有这个病,这是一种老年病,老人不说,我们也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懂,更不用说治了。

      细心观察一下,这个病土话叫“五更泻”,就用补中益气丸,几盒就OK.很好治的。

      学了不用,长起用了不学。

鄙人还会针灸哟,治偏头痛特管用,像“五更泻”“蛇胆疮”,西医治标不治本,说痛快点就是西医治不了!中医标本兼治,药到病除。

扯远了。回主题。

中医很神奇,乡村医生贡献大。给他们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拿乡村医生不当“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