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纪实传记具有可读性:读《袁隆平的世界》有感

小时候经常听到我妈说,搭帮彭德怀,吃饭用碗排。我问我妈,彭德怀元帅让我们吃饱饭了吗?我妈很认真地说,当然!

我老家在靠近长沙的一个小县,彭德怀的故乡在湘潭,我妈说的吃饱饭,应该更多是信念和向往。

2000年以后,还是在湖南老家,看到当女孩子们因减肥怕大人骂偷偷倒掉白米饭,我妈痛心疾首,这真是作孽呀!浪费袁隆平培植杂交稻的心血。

上至城市,下至乡野,只要吃饭,全国人民没有人不知道袁隆平院士的大名。

但我们中的许多人,真的认识他吗?至少我只知其名,并不了解。

当袁隆平院士永别人间,而天边那颗以他名字命名的行星昼夜运转,我想要了解这位农业科学家的愿望浮出水面,于是找到了这本书——《袁隆平的世界》。

这本书作者陈启文,男,1962年6月生于湖南临湘的一个农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一级作家,善写报告文学。他被媒体誉为60后代表作家和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作家之一。

陈启文老师少年与父亲躬耕于农田,让他对农田、饥饿,有着自己贴地气的体验,流淌着他爷爷、父亲、他三代农民,也是祖祖辈辈农民对土地、对种子深沉的感情。

这本书并不同于一般文学传记,比方说《曾国藩传》,作者从曾国藩出生呱呱落地写起,《袁隆平的世界》却是一本纪实性的传记,开篇首先从作者的一次采访切入,进行追溯,从对前人写袁隆平院士相关文章中的出生日期考证确认写起。

那不是挺枯燥吗?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点淡。但看着看着,竟然咀嚼出十分味道来。

一是气势恢宏,格局高远。

文中用了很多隐喻交代时代背景,这些隐喻让文章特别生动形象,读来恢宏大气。

如写青年袁隆平在嘉陵江游泳,说他在江中游,是在推动一条江,浩浩荡荡流入大海。写1938年一家人从武汉逃难,袁母已身怀六甲,“一个生命即将降生,一家人却奔波在生死路上”。

写青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对于一位即将奔赴远方的大学毕业生,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即将奔赴的那个目的地,但接下来的一切,仍然处于漫长的未知状态,对于我们,早已知道了他将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神奇事实。一粒用心血熬炼而成的种子,惟其神奇,又总是撩起人们的玄想或神思:在天地之间,种子是通灵者,每一粒种子仿佛都有自己的宿命,从来就不是自顾自的孕育与生长。

一粒种子的命运,何尝不是一个人的命运,既是命运,在未被揭示之前,就含有某种神秘的可知的或不可知的定数。这其实不是玄学,而是科学在环境和遗传的相互作用下,每一粒种子都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一个一辈子与种子打交道的人,在揭开了一粒种子的秘密后,也对人与种子有了深刻的洞察:“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二是实事求是,诚挚动人。

这本书读来感觉非常真诚、朴实,没有拔高、美化书中人物,但又非常公正客观地评价了对袁院士有重大影响的人和所处时代,以及袁隆平院士的贡献。

比如说书中并没有写袁隆平如何从少年起立定志向做农业研究。而是实事求是地写高中时袁隆平是游泳健将,本来有机会可以入选国家的游泳运动员,因为吃坏了肚子,游到一半肚子疼,成为第4名,前3就可以进入国家队,袁老感觉非常可惜。作者还强调老年袁院士是真的可惜。又写袁老还非常可惜他读农校时,他作为在校大学生应征到部队当空军,都开过欢送会了,后来又临时取消,只能回来搞农业研究。

三是科普性和专业性。

书中有相当篇幅涉及生物遗传理论和杂交水稻理论。

如对生物遗传学理论存在的两派之争的梳理。一方是苏联专家米丘林学派的环境决定论,一方个是西方孟德尔、摩尔根基于基因的遗传学理论。在向苏联一边倒的年代,生物学沦为政治工具,米秋丘学派占据绝对地位,质疑者受到沉重打击。梳理理论,便于我们理解年轻的袁隆平如何从困惑中走向清明,选择采用西方的基因遗传学理论培植农作物。

如对杂交水理论的梳理。作者曾承认自己在听到袁老叙述杂交水稻理论时感到异常枯燥乏味,半懂不懂,但他还是想要清晰地梳理一遍理论,以免自己的叙述偏离主线,变成一个科学家如何艰苦备尝的大同小异的励志故事,这是作者不甘心的。

这本书后附的《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达41条,其中有很多就是专业杂志上的文章,这在其他传记类的作品中是难以想象的。


我读的时候,跳着看,也只是似懂非懂的大意了解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体系。

四是生动丰富,异常用心。

这本书视角多元,大量采访了袁老的亲人、同学以及身边的同事、学生等,写了很多他们眼中袁院士的许多细节,让人物更加生动、丰满。

书中有大量的史实细节溯源和考证,如对袁院士家族的历史溯源,以及对时代背景的史实考证等。这本书很多处梳理了以往史料中的错误,如1938年青年袁隆平和父母逃难到重庆后的一些细节出入。因资料翔实、生动、可信,为作品构建了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说实话,我不太爱看纪实文学,但跟着这本书的节奏,我经常在历史、过去和今天的不同视角变换中,通过不同叙述者的视角,我感觉自己跟着少年袁隆平一起,经历和感受他这跌宕起伏、回肠荡气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让纪实传记具有可读性:读《袁隆平的世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