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跑外》第一卷(十)(6)

(6)


吓了成俊毅一大跳。成之信激动地说,“小卖部、饭店都不愿意进我们的货。我们在街上卖。”

“卖什么?”

“啤酒啊。我一直思考着怎么打开新市场,我们直接对户家,这不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吗。这几年老百姓手里有闲钱了,尤其是一些富裕户越来越多,块二八七的谁都有,喝瓶啤酒目前是村里小青年的时尚,慢慢的喝的越来越多……”

成俊毅认真地听着,觉得非常有道理。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连连说:“对,卖给老百姓,我们这点啤酒还不硌卖啊。”

“是啊,刚才,他们打赌,我们因为多赠他们一瓶,他们非常高兴地买了,还有几个人也想买,因为来地里干活没带钱没买成,我们去村里去卖,买十捆赠一捆,买的多赠的多。”

成俊毅见成之信说的慢慢的,等不及,打断了成之信,说:“那样我们不是少赚多了吗?”

“我算了一下,我们卖十捆增一捆,虽然挣的少了,如果量大了,挣的总的也不少,尤其是收的是现金。”

“嘿,这个法子好。我都有些动心了。”

“好,那我们到村里去试试吧。”

成之信他们来到村里大队部前停下来。他发挥自己的长处,亮起嗓子在街上吆喝起来:销―售―啤―酒,十——捆——增——一捆,……

成之信吆喝声悠长而又响亮,传出很远。没有想到,吆喝几声后,果然有人围了起来,很快销售了半三轮车啤酒。他们又来到下一个村,没喊几声,来了一伙人,很快把剩下的买走了。

他们利用这种政策,很快找到了新的销售市场。他们走到那里,一些饭店、小卖部见赠送啤酒,也纷纷购买他们的。一时间,许多客户又开始销售他们的啤酒,王志强铺的货造成了积压。

一连几天,王志强出去收一天的账,没有收回多少现金,很着急。他已经欠了厂家二十多万。厂家催他一个月还款,否则不再给他发货。他见成之信啤酒销售的比以前更快了。他很纳闷。他暗自走访,发现成之信采用买十增一的政策后,开始用同样的法子销售,果然奏效,但厂家已经停止了供货。为此,他已经把家里的几万现金也都垫了进去,还借了一些钱,再也没钱垫付了。更让他头疼的是他去铺货的饭店、小卖部去收现金,都知道现在进货有赠品的政策,纷纷给他要赠品。他不给就让他拉回去。一些饭店、批发部,他压货多又不想拉回来,不得不给他们送赠品。他现在有些后悔,当时梁建平劝阻他不要这么做,他没有听,只想让成之信排除出市场,没有想到事与愿违。他没办法再次找到梁建平,梁建平也没有别的办法,建议让他收一些卖不动的店里的啤酒,然后再加大一些促销力度,看看能不能把现金收回来。王志强见没有别的好办法,如果不这样做,旺季过去了啤酒销售的就慢了,就更难卖了,啤酒保质期又短,必须尽快卖出去。王志强父子按这种办法坚持做了一段时间,情况终于开始有些好转了。


这天,王志强在南高村镇卖啤酒回来路上,一辆轿车停在他面前,他一看是同学李志。他早就听说李志这几年做配件发了财。李志过去是一个穷光蛋,没有想到几年时间就开上了八九万的车,心里非常羡慕,觉得自己辛苦做啤酒,到目前很难有发展。他产生了了解一下配件行业的想法,看能否做配件发财。

当天晚上,李志邀请几个同学吃饭,他也参加了。他们聚会后,王志强对李志意气风发,大谈生意经更是念念不忘。他开始心动了,觉得做啤酒没劲。

第二天,他见父亲这些天阴沉的模样有了点笑容,就和父亲商量想做配件。王建军觉得做配件儿子不熟悉,家里生意也需要人,虽然做啤酒利润小些,但经过这段时间经营轻车熟路了。他立即反对儿子做配件生意。王志强见父亲反对,就没有再提。

过了一段时间,王建军让他拿着货款,去县城找梁经理打款、还账。结果,他到了县城,拿着要还账的三多万元货款直接就去了车站,找李志做配件去了。


天黑了,王建军见儿子还没有回来,以为儿子还了贷款,和梁建平喝酒喝多了。他给梁建平打电话,梁建平说王志强没来还贷款,根本就没见他。王建军一下子心提到了嗓子眼,担心起王志强来。

他们一家正焦急地等着王志强的时候,王志强打来了电话,若无其事地说:“去南方做配件去了,不用担心他。”

王建军听儿子说拿着全部货款去做配件了,刚才担心一下子变成了愤怒,气的直蹦高,让他赶紧回来。

王志强看父亲急了,马上挂了电话。王建军再拨电话,对方接了说是用的是公用电话,打电话的走了。他拿着电话的手哆哆嗦嗦,一下子坐到椅子上不会说话了。吓得王建军的媳妇秦英莲赶紧给他拿速效救心丸,放到王建军嘴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篇小说连载《跑外》第一卷(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