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产研运协作工具链上的皇冠-项目管理工具

项目管理工具可以说是产研运工具链上最耀眼的明星,也是产研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对于我们每个角色(产品、研发、测试、运维、运营、客服等)我们都可以有各自的专业工具来支撑,能让我们每个角色的工作效率很高,但是我们终究是一个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努力的团队。时间短、任务多、压力大,协调沟通不好,需求上线就很容易延期。我们要协同,我们要有上下文,我们要沟通,而项目管理工具就是能满足这些需求的最好的异步协同工具。这里有国情的原因,也是时代的选择。

产研工具链中商业化最好的细分领域

在产研运工具链中,涉及的工具大大小小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其中项目管理类工具是商业化最好的细分领域。有的是一些通用的工具(比如 Jira),也可以支撑产研运协作;而有的就是为这个领域垂直打造的工具(比如 tapd)。

管理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需求,可以说项目管理工具就是一个公司管理层思维方式和管理手段的体现。在国外很多管理层或多或少都有MBA的经历或者经过一个个大公司的职业生涯的锤炼,管理上趋同。沿用相同的方法论,采用通用型的工具基本上大差不差。成熟的产品也更受欢迎,比如 Jira。「上家公司用这个,现在我们沿用一下就可以了」;反观国内的很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业务上没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管理层也没有商科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拄着拐杖爬山,把目光投向结果,注重目标导向。鉴于管理层的气质的多样化,管理诉求也五花八门。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外很多成熟的工具在国内反而「不够土腥味儿」,难落地实施。

国内外在项目管理领域的诉求差异也很大。国外工具更偏向个体,注重个体效率提升;而国内工具的需求更倾向于团队,提高团队协同效率。国外的很多小工具只要满足一小撮人某个方面的效率提升就能存活下去,而且活得不错,而在国内这样的小工具基本都活不下去。企业不会采购,倾向于让员工自己解决;员工要么用免(dao)费(ban)版的,要么换工具。自己掏钱买工具为公司服务的情况,不说没有,只能说很少。但是在国内能提高团队协同效率的产品反而能有市场(公司基数大,管理者有诉求),虽然钱也很难挣(管理者诉求太奇葩,难标准化)。

项目管理工具的本地化本土化

放眼国内外,虽然很多企业都说我们的产品多么的牛逼多么的无敌,怎么吊打 Jira,但是从市场占有率来说,还没有产品能够挑战 Jira。

Jira 的优点有很多:

  1. 功能强大,支持需求、缺陷、任务管理,有看板视图,列表视图,报表统计等功能。
  2. 高度可配置和自定义,可以添加自定义字段,工作流等。
  3. 集成丰富,可以集成 VCS、CI、IM工具等。
  4. 支持 webhook 和 API,与其他系统接口集成。
  5. 界面友好,易于上手。
  6. 可扩展性强,大量的插件可供使用。


Jira 也有很多缺点:

  1. 学习曲线陡峭,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掌握。
  2. 功能臃肿,堆砌了很多功能,界面复杂。
  3. 移动端体验较差
  4. 报表和统计弱
  5. SaaS服务器在海外,有合规、安全、审计,信创要求的不适合
  6. Data Center价格高(对于国内很多苦逼的公司来说,尤其是今年的SMB)

如果真的考虑用 Jira,一句「我们行业(通信、银行、金融)都在用,开箱即用插件多」就够了,没钱不断换试用license也能满足要求,虽然麻烦点;那为啥很多公司不用 Jira 呢?一是有的人比较奇葩,管理经验不足、想折腾。想让 Jira 同时兼容各种东西方、南北方的习惯。二是Jira 也真的算不上特别好的工具,75分,马马虎虎,公司有更高更优(ji)雅(pin)的诉求,Jira hold不住。这也是很多上了规模的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自研。

Jira 1.0发布于2002年,同时代的ClearRequest,Bugzilla,Trac早已退休,Jira 依然在岗。虽然 Atlassian 的工程师们经年累月的给它打补丁,但是毕竟年代久远,现在不断有理念先进、架构优雅、体验优秀的产品诞生。

  • 不够本土化
  • 不满足管理诉求
  • 不能支撑业务

本文小结

最近流行用多维表格管项目,你在用多维表格管项目么?虽然多维表格很灵活也很强大,但我依然认为多维表格不是一个很好的支持产研运协同的项目管理工具,这不是它的强项。如果公司没有实力去自研一款从自己公司长出来的项目管理工具,不如老老实实地用Jira,或者 tapd 这种垂直的项目管理工具就挺好的,还要啥自行车啊。下一篇文章我想说一下我心中好的项目管理工具是个什么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devops,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