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读书笔记

#桦·极简精读重生日记21#上周五看了连岳《在大学,那些应该做的事》,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5、不要陷入大话题。大学往往是左派灾区,尤其是文科老师,左派多,全世界大学都是如此。年轻孩子听了还特别开心,一堂课就学会了大话题,公平正义民主,马上变成给世界开药方的人,这种感觉,就像吸毒, 一下变成了救世主,看全世界都不顺眼,横眉怒目,表情里的青春都没了,难看。

#桦·极简精读重生日记22#《怎样读书》第一篇是胡适的文章。他主张读书一要精,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二要博,比如读《诗经》,最好先去看看北大的《歌谣》周刊,便觉《诗经》容易懂,倘再去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音韵学、考古学等,去看《诗经》,就不要去看更懂得多了。李源老师的读书法与这也有英雄所见略同处吧

#桦·极简精读重生日记23#事实证明,21天并不能养成一个习惯,也不能发生质变,于我而言,两个21天后,都没能读完一本《自下而上》。“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和李源老师的读书法并不矛盾,自己越步履维艰的读一本书,越坚信读书没有“速成”法,而“高效”是在百遍、千本基础上才会能掌握的能力。所以,我在第三个二十一天,要继续读《自下而上》,更精心做“日更”,争取这个二十一天结束时,写一篇完整的《自下而上》读书心得。正像胡适讲的:我们平常所吸收进来的思想,无论是听来的,或是看来的,不过在脑子里有一点好或坏的模糊而又零碎的东西罢了。倘若非一些功夫,把他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综合起来做成札记,然后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

#桦·极简精读重生日记24#【与时俱进胜过先知先觉】技术进步(如白织灯的发明等)和科学理论(如波义耳定律、进化论甚至狭义相对论的提出等)的历史事实一再证明:总该有人同时发明或发现同一样专利或定律,科学技术的演变并不是被神人们创造而是自发产生的,且像生物的演变一样:总是一点点、一步步发生,不会蹦蹦跳跳,不会颠三倒四。其中遗传学之父的诞生过程让我较有感触,1835年左右,某科学家已经发现蓝豌豆苗和紫豌豆苗杂交后会较多产出蓝豌豆苗;1865年左右,另一科学家发现了“基因”;1900年左右,遗传学基础理论被三个科学家同时发现,后把第二个科学家风雨遗传学之父。你看,似乎太早太晚都难“名利双收”,只有遇到时代土壤需要而你刚好“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你的发明创造或付出才有用武之地。而对已有科学定律的了解可以帮助自己做判断,玩具总动员的诞生就是俩创始人应用摩尔定律的产物。那么,在一个行业被宣称没落时,你在里面,你该做的是跳出来看看:真的吗?它还能走多远,我还能做什么?还有必要做什么?

#桦·极简精读重生日记25#今天偶然在《法制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讲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吕碧城在十九世纪末的当时,思想先进,倡导动物保护主义,却曲高和寡,被一个叫平襟亚的新鸳鸯蝴蝶派文人写文章讽刺,被嘲笑白天给友人送去诗集,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家的洋狗放入浴缸。吕碧场后来起诉平侵犯其名誉权,却折腾来折腾去不了了之。再次应验了我昨天的心得。当然了,就是这样一点点一滴发生的文化演变和其他演变,造就着世界。如今我们大都不知道这个吕碧城,却大多认可不能虐待小动物,这种觉悟可不是人为立法的功劳,也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们的威名使然,是动物保护主义这种思想的演变导致的呀。

#桦·极简精读重生日记26#马特里德利对专利持怀疑态度,就有点自相矛盾了。美国专利法太多?那这不是演化的步骤之一吗?不是试错的过程吗?哈哈。自娱自乐。逻辑不过关,写着写着(或看着看着)就容易把自己绕进去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下而上》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