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一般,活得也一般

人类个体所能维系的稳定关系数量在150人左右……人们知道其中的每个人是谁,与这些人保持着一定频率的社会联系,也了解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
      ——罗宾·邓巴  进化人类学教授
罗宾·邓巴

先不考虑教授所说的“150”这个数字有没有经过论证或者经过了什么论证,但就他所说的省略号后面的检验标准而言,自己不用思考,就可明确给出答案“我没做到”。

“我没做到”只是一个结果,根据因果论,无果不因、无因不果。那么,因是什么?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要考虑这件事,也就是说,自己根本就没有“想与多少人保持一定频率的社会联系的心”。

意识和无意识

“没有意识”并不代表自己不会去做事,而是会在潜意识的驱使下行事,结果如何,也就顺其自然听天由命,自然也不会有多大的感触、收获或者改变。

当一件事从潜意识层面提升到意识层面,改变就会发生。

“关系一般,活得也一般”这句话,是自己在悟纳合聚成爱体系招牌课程——父母智慧课堂上,被瑞晅导师“点化”的。

接触“原生家庭”这个热词,画过好多次原生家庭图后,本以为自己与父母之间不存在任何“问题”,我们之间的关系虽然谈不上亲密无间无所不谈,但至少没有发生过任何争执或吵闹,甚至都没有红过一次脸。

加之课堂上,老师一般都会挑选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所谓典型案例,是指“案主”(心理学术语,也就是被剖析者或者当事人)的父母双方有一方去世、离异或再婚,或者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差。

原生家庭关系线:【粗线——关系非常好、细线——关系一般、虚线——不太好、波浪线️——很差

所以,我给“自己父母之间、自己与父母之间、自己与弟妹之间”的关系,均定义为是“一般”,看着案主们一个个在台上哭诉父母如何如何对待自己时,除了同情叹息,暗地里还颇有点“幸灾乐祸”。

然而,一次父母智慧课堂上,自己分享了对关系的描述后,瑞晅导师说出了一句“关系一般,活得也一般。”这句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回想自己过往与父母之间,之所以没有发生过争执或者没有红过脸,不是因为没有矛盾没有意见,而是因为自己自小天性“温顺胆小、礼貌乖巧、听话懂事、吃苦耐劳、勤快担当、聪明自律、勤奋好学、尊长爱幼、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四十多年来,“在家好孩子,在校好学生,单位好同事、处处好人缘……”

距离产生美?

然而,这一切“好”的表相背后真正的根源,在于自己在关系经营方面“不敢造次”,只因害怕失去关系,所以主动与“人”保持距离。

即使是对自己的父母,自己也只敢或只会选择无条件地“接纳、欣赏、尊重、孝顺”,竟然忘记了他们也只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功过是非……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当我保持着“关系一般”的心理距离与外界的人、事、物互动交流时,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只能是“关系一般,活得也一般”。

看来,只有自己觉察并时时提醒自己拿掉“关系一般”的局限性信念和障碍,直面内心,在主动经营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的基础上,以正常“人”的心态与外界互动,才能真正打破“关系一般”的藩篱,收获“心”的关系。

同是地球人

#情感写作小能手#


作者简介:刘英赞,外号英雄赞歌,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传播者,007不写就出局践行者,微信号:liuyingzan

相遇只为彼此托起,用文字记录成长轨迹,每天进步1%,最终成长为1%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系一般,活得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