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如何在童年给孩子植入了“不配得感”

小田是美容院的老板,年前经常给我发信息,我基本不回。从大年初一开始,她天天给我发拜年红包,我点了一个表示尊重,后面的就没有点。我是做销售出身,我当然非常明白她的这种推销技巧。看得出她在学习,就凭她的这一点小动作,在她3月给我发来推广信息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发了红包回馈她。 发红包的时候我也没看具体项目,发完就忙其他事情去了。最近因为周末不上课,我有时间去美容院做下皮肤的保养,看的出来小田在对待顾客的态度上是讨好的。说实话这个没有错,在服务行业,顾客都被当成了上帝,被捧在手心。但是我能感觉的出来她这种讨好是出于一些刻意的技巧性的安排,而非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基于精力管理的需要,昨天我在她店里买了个陪伴卡。我告诉她不需要感谢我,不需要讨好我,你们付出了劳动,得到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任何的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把服务做好,不亢不卑就好。小田听了很感动,她说所有顾客像你这么想就好了,其实大部分顾客的心态还是跟我一样的,不需要刻意去讨好顾客,用心把服务做好,提供给客户满意的质量,顾客买单,你收钱是最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小田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当小田给我讲述她童年故事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直飘着四个字“不配得感”。这种不配得感是在童年和父母的关系中产生的。当年幼的孩子感受到“我不够好”时,这种不配得感就有机会形成。这种“我不够好”产生的场景有可能是孩子的某个需求得不满足;有可能是孩子被强迫做不想做的事情;有可能是父母的一次打骂;有可能是一次忽视;有可能是一次被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有可能是父母一个不屑的眼神。当一个孩子体验到“我不够好”的感觉积攒到一定量时,就有可能产生不配得感。一旦这种“不配的感”在内心扎根,导致成年后得到理所当然该得到的,她都会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唯有讨好才能平衡她内心的匮乏。

小田身上的讨好姿态源自她的不配得感,而她的不配的感来自她的童年生活。小田告诉我,她来自四川的农村,家里排行老三,大家都称呼她为幺妹,老大是哥哥,老二是姐姐,姐姐比她大四岁。农村人一般重男轻女,老大是儿子,自然受到父母的万般宠爱,老二是女儿,一儿一女已经成“好”字,多出个老三,又是女孩子,似乎是可有可无。小田从小就受不到父母的关注,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小田努力表现得很好,父母从来不会主动表扬小田,只有在隔壁邻居表扬小田勤劳能干时,小田的母亲才会附和两句,这个时候的小田特别开心。

小田告诉我,有一件小事,至今她都不能忘怀,影响了她半辈子。小时候小田从没有拥有过自己的新衣服,所有的衣服都是来自姐姐穿剩下的。有一次妈妈带她上街,小田看到一件很漂亮的羊毛衫,很想要,妈妈一把把她从店里拉走了,对她说:"这衣服你姐姐都没有穿过!” 言外之意就是姐姐都没有的东西你怎么可能有呢。 还有一次,妈妈给姐姐买了一件连衣裙,小田羡慕不已。趁爸爸妈妈,姐姐都不在家的时候,小田悄悄地找出了那件连衣裙,做贼一样地试穿起来,长长的裙摆拖地,像极了童话里的公主。小田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那种幸福的感觉,突然门被打开了,外出的父亲突然回到家。父亲看到她这模样,说了句:“小姑娘,在家怎么把自己搞成这样花枝招展,这么大的裙子不适合你。” 小田本来就做贼心虚,看到突然回来的父亲惊慌失措,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洞躲起来。从那以后,小田的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变美,潜意识里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小田说这是她走进美容行业最大的原因。

幸好小田是爱学习的人,内心渴望成长的人。通过不断学习,在慢慢打开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认知。我相信她会真正热爱上自己所从事的美容行业,而非纯粹被“不配得感”驱动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是如何在童年给孩子植入了“不配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