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哥周记:2023.11.3在电递里遇到老师怎么办?

在学校办公坐电梯,总能遇到一些学生,也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有的同学不一定认识我,但是会笑眯眯地问声老师好,可能也不一定是自己学院的学生。

有的同学估计不认识我,就是很淡然很平静地走进来,一声也不吭。

有的同学静静地侧过身,接电话,或者就是低头拼命刷手机。

还有的同学即使认识,也不讲话,就在旁边安静地站着,“尴尬到指甲”的气氛一直在。

是不是叫你一声“老师”你才会舒服点,才会有存在感?

你喊与不喊,我都在这里,而且,有的时候还会主动问问你的情况。

同学在电梯里的各种表现足以体现养成文明的效果,或者说是个人素养的高低。


记得我有一次和同学聊大学的成长收获,谈到最多的就是个人各种能力的提升,有学习能力、抗打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思维辩证能力、人际处理能力,还有一个最基础的,就是文明养成习惯,亦或者是个人修养。

一个同学的外在呈现,有服饰打扮、形态形体,但是更重要的是在不同场合里呈现出来的一言一行以及所折射出来的品德修养。

在电梯里遇到老师,不管认识不认识,可以用微笑点头示意,如果是实在不好意思开口,能够脱口而出“老师好”那是最自然的事情了。

认识的同学,老师也会问问现在准备干什么?是刚下课还是去考研教室看书?最近状态怎么样等等?

可能是几句交谈,也可以增加彼此的印象和了解,虽然是一个很短暂、很狭小的社交空间,但其中的信息量还是不小的。


经常在电梯里和老师相遇,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吧。

你喊不喊老师,对老师来说其实是“无关痛痒”,对你自己来说,可能是“无所谓”,反正也就这么几分钟,反正老师也不一定认识我,认识我也不一定记住我。

可我的确认为,这就是一种对老师的“尊敬”,也是知书达理、尊重校园的体现。

育人的环境无处不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育人点,电梯也不例外。

即然你主动开口,那我们老师就主动开口,认识的就多问句,不认识的也可以从“你来自哪个学院”入手,打破壁垒,或者“陌生人”的尴尬,真正做到“亦师亦友”,每一小步都很关键。

电梯那么小,不要讲话保持沉默,省的吐沫星子乱飞。

性格内向,不想说话,不想交流,为什么一定要彼此交流。

上学够累了,不想在人多的地方暴露自己,可以暂时影藏身份的就不想发声。

看到老师够紧张,想张开嘴,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不是社牛,没有主动打招呼的习惯。

这些理由没有什么对错,就是个人习惯而已,也没有上升到什么道德层次,就是觉得隐隐有点不好不妥,明明可以更加融洽,为何不去主动努力一把?


当然,这仅仅是我乘坐校园里的电梯遇到的一些学生,然后产生的一点感触。

大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也在平时,归根究底是三全育人的落地见效还是有空间的,有一些努力的余地的,我们辅导员老师多想一点办法,多主动往前一步,多率先示范,师生之间的温暖问候、微笑示意等,也会为我们的平淡生活增添更多亮色,更多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飞哥周记:2023.11.3在电递里遇到老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