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 | 没有一只麻鸭能活着走出无为……

第3梦


我曾浮出水面过,

在未识出水面的氤氲水汽之前。


面目模糊的,

流光溢彩的,

绚烂纷繁的,

是美丽新世界。


看啊!

我大声向水下呼喊。

快来啊!

我伸出手,

水底却遽而愈远。


我停止上浮,

脚下的坠落却不曾停歇,

直到我看不清之前。

直到我看清阳光曝晒后的世界之前。




无为。

乍一听有点丧。

关于地名由来,一说取自老子《道德经》“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语;另一说是曹操曾在此地与孙权对峙,而雨季将临,道路泥泞,北方人水战又无法胜过东吴,于是便叹息:“此无为之地也。”然后抱憾离去,而“无为”之名却留在此地了。

不管是哪一种,照现在的说法,好像,总之,确实,有点挺“丧”的。

生活在这样一个名字不太“积极向上”的地方,无为人对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追求,虽然算不上什么文化名城,也不曾出现什么大奸大恶的事。

凡事不冒进,便也不冒失。

无为人悠然自足,淳朴清静,自有其自适的生活。

在八九十年代曾经有一段时间,无为以“盛产”保姆闻名,因为在外打工的人很多,妇女读书认字不多,便大多就去做保姆了。那时候“下海”,钱比较好挣,无为人喜欢提携乡里,一个牵线一个,就这样成群地出走异乡了。

纵使人在外面想方设法挣钱,无为人内里还是更钦羡读书人的。但凡父母出门在外,或携带孩子一起就读大城市里的学校,或每次电话在家留守的儿女,总是再三叮咛好好读书。

那个年代,在外赚钱再多,在家乡父老的眼里,大概都抵不上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

这可能也是另一种“无为”吧。

米公祠

对文人的崇敬,无为人是刻在骨子里的。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曾在此任职知军两年多时间,到现在无为人还保存着他的旧邸,重新修葺为“米公祠”,保存了自晋朝以来历代名家碑帖160余块,犹如一部中国书法艺术陈列馆。米公祠也成为本地学校的文化教育基地,可见一斑。

而在外的无为人呢,除了打工之外,做生意的很多都选择货卖“无为板鸭”。

板鸭在无为人的心中的地位可谓称神,太多太多打拼在外的游子每次回到家乡,虽然在外吃得到各样菜色的山珍海味,心心念念的却是这一口板鸭的味道!

无为板鸭

从前最早,板鸭小贩都是走街串巷担着箩筐砧板叫卖,每经过一户人家门口,家里的小孩能隔着窗户缝就闻到板鸭特有的香料味,馋得口水咕嘟咕嘟地咽下喉头。

那也不是想吃就能吃上的。以前经济条件不好,家长们都是逢年过节或者小孩生日诸如此类,才舍得叫住板鸭小贩,来上那么半只板鸭。

生意来了!小贩们一般是爽快地把扁担挑子一撂,掀开箩筐上的盖布,摸出一块滚圆的原木大砧板往箩筐盖板上一架,再从另一只箩筐里拎上来一只色泽油亮乌金的新出炉板鸭,抄起一把刀锋银光忽闪的大斩刀,嚓嚓嚓就对那鸭子下了手,转眼一块块摞上了买家递过来的盘子,末了拍两颗大蒜,浇上秘制的卤汁,那杂糅多种香料的独特香味即刻弥漫开来。

这时候,早就等不及的小孩势必先上前捡上一块解解嘴馋。这举动显然不上台面,然而家长们一般还是怜爱地觑一眼自家崽子,就由他去了。

因着这种板鸭斩切着卖的传统,无为人顺嘴就把买板鸭这种行为称呼为“斩板鸭”,也是相当形象妥帖。

如今,板鸭已经成为无为人饭桌上的常见菜,不足以大肆调动娃娃们的口水。而走南闯北的无为人,却凭借着着从前这种贩夫的走卒精神,把“无为板鸭”的招牌挂满了大江南北。现在几乎每到一个城市,都能找着板鸭的身影,然而不知为何,总归是少了点小时候的滋味。

无为板鸭,还是无为当地做的最香!这大概是为什么,无为人每次离乡,总爱带上一只板鸭的原因吧。

这可能与板鸭的选材也有关系。地道的板鸭,必定选用本地的麻鸭作为食材。都说“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那无为人大概可以说“没有一只麻鸭能活着走出无为”!

不同于羽毛洁白的大白鸭,无为人偏好饲养麻鸭。本地麻鸭相对白鸭体型较为瘦小,肉质更为紧实,做出的板鸭口感也更具风味。

本地麻鸭大多是农家散养。无为的农人喜欢在农余时养上一群麻鸭,只需清早赶出去田边湖畔,鸭子们便欢快地自己下水逐食了。稻田里的昆虫田螺,湖中芦苇荡里的水草鱼虾,都是喂养它们的肥硕美餐。

由自然长养的麻鸭,产下的鸭蛋营养也更天然丰富,无为人喜欢把它做成咸鸭蛋。每攒够一批鸭蛋,他们便去到附近的山头,摸索土质细腻的黄土挖上一坨,拿回家兑水和成稠黄泥,再撒上足量的细盐,放入鸭蛋腌制即可。

这样的土味手法腌制出来的咸鸭蛋,均匀入味,煮熟之后,蛋白剔透滑嫩,蛋黄明艳酥沙,就粥吃最为可口。鸭蛋剥壳的时候可得小心!稍稍敲得用力些,可能就会震碎蛋黄。那时,还没见到蛋黄呢,一股红澄澄的油脂便抢先从蛋壳缝隙中汨汨涌出,流得满手都是,未及吃到嘴里就先徒劳咽下一包口水。

我后来在各地吃过很多咸鸭蛋,然而再未见过用泥巴裹敷腌制的手法,而口感比之家乡的麻鸭蛋却都更加板实一些,不知道家乡的黄土是否也为麻鸭蛋增添了几许风味呢?

无为的农人勤劳朴实,缺少的物料美食都爱想方设法就地取材。无为的水土也得天独厚,座落在长江之滨,天然得一块水土丰茂、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的黑土地。

而再往北延展,便在黑土地之后隆起一座座丘陵,这些丘陵除了长出一堆堆形态各异的怪石外,还绵延开来一座座小矮山,山上却是敦实的黄土!无为人因地制宜,寻摸着山上针叶林的空隙,在矮山坡上开垦出旱地,种下小麦、玉米等作物,也是颇有收成。

矮山上的黄土松针,水圩旁的野生茭白,芦苇荡里的蛙鸣鸭呱,滨临长江之阳平坦地界依山傍水的无为之地,丰腴了这些美妙滋味,喂饱了我们养刁了的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叶 | 没有一只麻鸭能活着走出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