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眼中的儿子,儿子眼中的父亲——读《父与子的战争》

机缘巧合,在上认识了“北京老付”。可能是因为都有当兵经历的缘故吧,看老付写的“往事如烟”和职场的经验,对于年轻的我来说,丰富的人生就像一个知识的宝藏,等待挖掘。难得付老先生不嫌弃,将自己的两本著作《影子银行》、《父与子的战争》分享了给我。因为今年疫情在家的缘故,长期宅家,父与子的“冷战”在所难免,所以对付老的《父与子的战争》更感兴趣,分三次、约莫4个小时,读完了这篇有关父与子的故事,现在将这故事写给你看。

关于作者。“我今年64岁了,当过兵,做过工,进银行后,从柜台记账员开始做,后来当了支行行长、金融公司高管,现在退休了,写字画画,悠哉悠哉。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祥隶书法研究会会员。现在精力充沛,笔耕不辍,我在是个新兵,希望与大家交朋友,多交流,精神上永远保持年轻态。互关互赞哈!”

耳顺之年,年轻的心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热爱写作,又愿意和上的朋友互动,这简短的表达,随和的性情,足可以让向上的年轻人驻足学习,欢迎大家关注“北京老付”。

《父与子的战争》分为15个章节,共计42.5万字。作者分别用父、母、子三个角度进行描写。故事的开头,是儿子在父亲50大寿带来了退学的消息,开始引发了“父与子的战争”;随后,全书便围绕复读和上大学的生活,讲述了父子之间的“战争”故事。

父与子会发生怎样的战争?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儿子敢和老子开战,又是一个怎样的儿子?母亲在这里面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阅读。

痴迷玩网游的小松,一学期挂5科,按规定被劝退。对于一个热爱学习,因为特殊原因自己没上过大学的父母而言,上了大学的儿子被退学了,这无异于一场惊雷。在复读的路上,英语的偏科、姥姥的保护伞、网瘾的复发,又给这对父子之间带来了摩擦。随着故事的推进发展,入读军校的黄粱一梦、重新上大学的一线生机、最后错过复读高考的绝望,最后又在绝望中找到了回到大学的生机,也带来了战争的火药味。进入大学篇,小松的追星、女友、金钱观也牵动着这位老父亲的神经。当然,文章的最后,因为母亲的外出疗养,姥姥的生病,小松开始表现出令人欣喜的成长,在对自己未来道路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令人期待的成熟。父与子的“战争”就在最后53岁的大寿中结束了。

从生日开始,到祝寿结束,这部“战争史”持续了三年。梳理整个故事线,母亲在文中就是一个中和剂,慈祥、贤良、护犊子,所以多次的“战争”,最后总能化为乌有。

而文中的“小松”,在老付的笔下,初读,觉得就是一个调皮、不爱学习、令人担忧的“坏”学生。可是细细品味,这不就是孩子的个性成长吗?就好像《少年派》中的林妙妙,每个人的成长轨迹、感兴趣的方向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要求每个孩子都做一个只会学习的乖学生呢?好在文中最后,小松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也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所以,有时想想,社会上很多以成绩论学生成败,这是一个多么错误的观点,将会毁掉多少聪明的孩子啊!

关于文中的父亲形象。内心中矛盾的父亲,一方面严厉的教育儿子要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又不忍儿子的伤心委屈,继而为孩子操碎了心。每次的“战争”表面虽然爆发,但是内心又软的像一团棉花,这或许就是父亲这个人物角色的最好写照吧!读来令人能够理解父亲的矛盾心情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突然冒出了几个奇怪的想法。如果是小松看到了这篇文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文中虽然也用了儿子的角度来讲述“战争”的故事,但毕竟作者是父亲。所以在整个故事的介绍中,总感觉这是个“熊孩子”,好像多少有点掉面子,反之对应的是伟岸的父亲,会不会爆发“二战”呢?哈哈,我想多了。

其次,如果同样一篇题材和标题《父与子的战争》,如果儿子是作者,那么同样的这个故事,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叙述呢?不知不觉把自己代入其中,如果是我,“父亲的工作、父亲的苛责、儿子的反抗、拉拢阵营……兄弟的友谊……”

边读边想,总感觉这本书还没有结尾,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眼中的儿子,儿子眼中的父亲——读《父与子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