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阳光,温暖和煦,我们一行21人相约探寻亭旁革命老区红色之路。
1928年5月26日,亭旁镇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从此“浙江红旗第一飘”在浙东大地上飘扬。
红色文化是亭旁镇最强的文化印记,但没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广泛认知,为了提高知名度,村民借力红色文化源源,自发开辟了一条红色之旅新驴线,让我们更直观感受当年的革命氛围。
我们是第一个来此走驴的民间驴队,宝刀队长表示深感荣幸。这时一个女子走过来,给赤手空拳的我们分发“登山杖”,宝刀告诉大家,这是村里的女干事,这次由她带领我们穿越红色之旅。我们都惊呼:“哇,这么年轻的女干部,太能干了!”
女干事爽朗地笑了:“不年轻了,我女儿都二十岁了。”
“我以为你才三十几岁呢!”在七嘴八舌的打趣声里,大家消除了陌生感,变得无拘无束。
我们从丹邱寺出发,向大山深处挺进。
我紧随在女干事身后,她背着旅行包,手里提着一个袋子,里面是标语和路牌,一边带路一边工作,她的脸用丝巾围得严严实实的,她告诉我,这半个多月都在山上忙,阳光太猛,快晒成黑人了,看上去老了十几岁。
当我向她表示敬意时,她摆摆手说:“我们有一个团队,在山根邵的书记带领下,村两委和村民积极参与,大家分工明确,我只是磨磨嘴皮子,体力活都是村民干的。这条驴线政府没有拨款,是我们自发打造的,村民们不计报酬,日日赶工,全心全意为打造新驴线而努力。你看,我袋子里的路牌,塑木板头是我问同学要来的,任组长利用晚上时间打字喷漆制作的,一个路牌十元钱,广告公司要三十元一个呢!”
行至灵凤山,放眼望去,蓝天白云,草木葱茏。女干事说,如果四月份来,这里满坡的映山红开得沸沸腾腾,红火得不知收敛。
听她一说,我仿佛看到火把一样的映山红燃起来了,燃在深林里,燃在起义军路过的小道上,燃在那些因革命而充满激情的脚步声里……
我不由轻轻哼唱起来: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献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青山遍洒英雄血,使得逢春万壑红,这万壑红啊,让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到达狮峰,已出了一身汗,队长让大家休息一下,正好领略亭旁风光。美丽的新农村被群山包围着,以前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现在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女干事向我们描绘着未来的蓝图:这里造个观景台,下面修条栈道,那边再建个亭子……这大山就是一个聚宝盆,有蓝莓基地,桑椹子基地,杨梅林,连这随处可见的乌饭叶,做成乌饭麻糍,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摘一片塞进嘴里,细细地咀嚼着,酸酸的,可生津止渴呢!
这里的一草一木并无特别之处,但因为是家乡的土地,一枝一叶都带着旧日情,隔年香,让人沉醉。
极目远眺,我能感觉到山林在流动在欢腾,这只沉睡的狮子醒过来,即将奔跑了!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村民挖河凿路,学习愚公,是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是信仰,信念和实干,革命老区的人民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一精神。
女干事指着埋头挖河的汉子说:“这是我老公,每天起早摸黑,比我还要积极,我的工作也多亏他支持!”他们站在一起交谈了几句,平常而朴实,阳光透过竹林照在他们身上,整个画面在我眼里是那么动人。
女干事一路上和村民打着招呼,连称“辛苦了!”她一再跟我们说,自己只是磨磨嘴皮子的。我说:“这指挥官很重要啊,如果你没有威信,到处瞎指挥,谁会听你呢?”
旁边的村民附和道:“对对,领导指挥得好,我们才干得起劲。”
下山途中,我们坐上一个小伙子的车,女干事说:“这是我们的村监委主任,他负责运输,这辆车是他自己的,就当拖拉机使的,我都觉得心疼。为了村民过上好日子,大家把能贡献的都贡献出来了。”
她又指着两边的杨梅林说,到时吃杨梅,你们再过来,免费吃,我们的杨梅都不打药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我们到达终点山根邵村,入口处两旁鲜红的对联格外醒目:重走亭旁起义路,新启老区振兴篇。通过这次驴行,不由在心里再一次向先烈们致敬,感谢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更值得庆幸的是,我看到农村领路人和青年先锋队的风貌,推翻了以往我对村干部的刻板印象。对于在山村长大的我们来说,这样的驴线在家乡很寻常,可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在寻常的风景之外看到了另一种美。
在山中看到这些白色的野花,飘坠在绿丛之中,它们不事雕琢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妩媚,不张扬,只是质朴而热烈地开放着,为这世界增添一份美丽,这不正是这些默默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的人的写照吗?
祝愿红色之路早日修缮完整,相信革命老区的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