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分析

环县一中 刘绪洲

综览2020年全国二卷语文试题,感觉呈现出如下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加大了对立德树人、核心价值的考查

针对部分高层次、高学历青年人才思想道德水平滑坡较为严重的现状,党的18大以来,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近年的高考题越来越密集地体现出对这种教育方针的呼应。例如19、20年的全国二卷作文均渗透着对人类命运、青年担当、家国情怀的思考。习近平说:“国家有没有前途,民族有没有希望,主要看青年一代有没有理想,有没有担当。”是对这种命题意图的简明阐释。这启示我们高考语文备考应当充分了解高考育人导向,明确时代对青年的召唤和期待。

近年高考作文热词

二、加大了对语文综合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

1.快速阅读、处理信息的能力

今天,人类已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接受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从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文字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对考生这一方面能力的要求。2020年全国二卷语文试题文字总量已达到近一万字,缺乏这种能力,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近年来的古诗文阅读反映出来的情况是,翻译题难度越来越大,诗歌鉴赏题对诗歌技巧进行鉴赏的题目越来越少,而对诗歌思想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的题目越来越多。缺乏这种能力,基本上就与这一部分分数无缘。

3.批判性思维能力

当下中国最缺少什么样的人才?2018年的中兴事件告诉我们,原来我们的繁荣是站在流沙上(董毓),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近平)。我们该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创造型人才?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和创造性的核心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教育就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2018年全国二卷“幸存者偏差”的作文和今年全国二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以及诗歌阅读等题目体现了对这种能力的认知,强化了对这种能力的考查。

4.应用性表达能力

19年以前的作文形式上一般不限文体;19年以后的作文必须写成书信、演讲稿、发言稿、观后感等,这一要求和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情境式填空、修改、压缩一样,更加侧重于在真实的语用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题目命制进一步生活化。

书信、演讲稿、观后感

三、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考查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以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增强中国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影响力。由此拉开了传统文化在高考试题中密集考查的序幕。不光语文考,数理化也考。今年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体现得更加明显。如一卷的作文,二卷的论述类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甲骨文)、文学类文章(修复古籍的工作与精神)及作文材料(墨子曰………)等。

四、学考结合得到重视

以前的高考经常存在学考结合不密切的情形,近年来的高考正试图对这一情形进行纠正,以保证必修、选修教材的知识在高考中能有较明显的体现。例如今年的古诗阅读主观题,直接考查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必修2)阐发的“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道理。文言文阅读、断句、翻译尽量贯彻高考命题“选材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的原则。断句题的“不胜拷掠之惨”既考查了《鸿门宴》(必修1)的知识点,又考查了《劝学》(必修3)的知识点;第一句翻译中的难点句子“蠹国害民”中的“蠹”将目光又从必修延伸到了选修,考查了学生对《庄子.尊生》(先秦诸子选读)中“以为柱则蠹”的“蠹”的掌握情况。

五、梯度更加分明

高考肩负着为国选材的神圣使命,是否具有明晰的区分度是判断某份试题命制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准。仔细研读2020年全国二卷语文试题,每道大题中各小题的难易度均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由易到难排列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同学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