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习第2天

与民同乐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边专注地看着嬉戏的鸿雁麋鹿,一边问孟子道:“品德高尚的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了吗?”

    孟子回答道:“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换了别人,即使拥有了这些,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诗经》上说:‘周文王开始规划建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妙安排。百姓们都高兴地来为他劳作,结果没几天就建造好了。建造灵台本来是不必着急的,但百姓们却自愿加快进程。周文王到灵囿游览,母鹿悠闲地卧在草丛里。母鹿身子肥大,毛色光亮,白鸟也闪动着美丽的羽毛。周文王到灵沼游览,满池的鱼儿都欢快地跳跃。’

    虽然周文王依靠民力才建造了高台深池,可是百姓们却非常高兴,把那个高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水池叫做‘灵沼’,并为周文王能享有麋鹿鱼鳖而快乐。古代的国君与民同乐,所以得到了真正的快乐。相反,《汤誓》里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毁灭啊?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百姓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的国君,即使拥有高台深池和珍禽异兽,还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梁惠王试图放低自己的身段,告诉孟子:我就是这么一人。你如果不喜欢,你干吗也来跟我一块儿看呢?这个姿态是很低的,而且他使用的是“地躺拳”,很难对付。但是孟子在努力地寻找梁惠王身上的优点,这是一个教育家的本质。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且把它不断地放大。

孟子说:你喜欢这个东西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你得像周文王一样的喜欢。你像周文王一样的喜欢,你跟你的老百姓一起喜欢这个东西;同时老百姓也爱你,老百姓也希望你能够过得更好,这时候你喜欢他,没有任何的错误,这反倒是王天下的先兆。所以孟子用唤醒自尊的方法来试图教育点醒梁惠王。其实想想在生活当中,我们对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员工是一样的。我们每个家长或者每个管理者整天特别焦虑,就是在于我们的眼光永远都只集中在孩子身上犯错的那个部分。他们每次跑来咨询就说,我的孩子别的都很好,但是他怎么怎么样,我们的焦点都在那个错误之上。

这就是孟子给梁惠王讲的道理。上一次见梁惠王,他说不必讲利益,要讲仁义,因为仁义里面有利益,利益里面没仁义。这一次是讲快乐,利益的快乐不长久、不安定,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快乐。而仁义之中,利他利天下,其利无穷大;与天下同乐,天下因我而乐,其乐无穷尽。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学习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