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FIRST青年电影节上,胡歌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让人夸赞不已。
因为在场的都是初涉电影圈的青年导演,胡歌一开场就这么说道:“我也是个新人,刚把留了一个月的胡子刮了,看起来挺新的吧?”
一阵哄笑就把听众的距离拉近了。
为了鼓励青年导演们,胡歌聊起了戛纳电影节:“我觉得咱们跟他们没什么区别嘛,不就多了个海,我们也有青海湖呀!”
胡歌将两个电影节一番对比,开玩笑道:“就是抠了点,机票、饭票都要自费,你们爱来不来,FIRST就是这么自信。”
几句话下来,让人由衷感觉胡歌打心底里对电影节以及青年导演们的尊重,听众们的脸上都挂着放松的笑容。
网友们纷纷打趣:“不愧是从小当主持的料!”
其实,胡歌小时候的主持经历可是时常被粉丝调侃的“黑料”,连他本人也在《鲁豫有约》里对那时候的自己丢下了“傻傻的”三个字的评价。
胡歌口中“傻傻的”孩子并不少见,因为词不达意,明明想要巧克力,家长却拿了糖果,甚至还有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急得大哭,家长也不明白的。
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语言表达。
会表达的孩子,不管是与人交流,还是遭遇不公,或者发生冲突时,都能应付自如,悠然自得。
语言表达,影响着人的一生。
在儿童期,父母越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02
会表达的孩子,更自信
前一段时间,一位有爱的妈妈将女儿Cici伶牙俐齿“回怼”的视频分享到网上,让人看得直呼过瘾。
镜头中,Cici一开始有点腼腆,当妈妈问今天为什么拍这个视频时,她显得有点不高兴,撇撇嘴说:“因为有人在学校里说我……丑。”
妈妈似乎不担心女儿会被这句话打击到,果然Cici下一刻就十分自信地回答:“于是,我跟他说,我又不是来走秀的,我是来学习的,不是为了好看的!”
Cici十分得意地表示:“他说我看着真是糟糕透了,我回他,那你照镜子了吗?”
在面对男孩说她丑时,Cici没有大吵大闹,几句话下来,“怼”得畅快淋漓,让人不禁夸赞Cici十分有勇气,有理有据。
埃及有一句谚语:有口才能使你的雄辩滔滔,占尽上风。
孩子的表达过程,实际上是思维构建的过程,表达能力越强的孩子,其逻辑思维就越清晰。
从而令孩子们临危不乱,占据上风,自信心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
03
会表达的孩子,最容易“圈粉”
微博上有一个小红人叫“天天”,他深得“口红一哥”李佳琦卖口红的精髓,录了一个小视频来感谢李佳琦送他的一整套贯穿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书籍。
视频中,天天十分古灵精怪:“作业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五一的作业本来都快写完了,真的好开心,毕竟离高考,我只剩下3323天了!”
配上天天搞怪又假装吸了一口作业仙气的绝望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孩子表达能力的强弱其实是语商高低的体现,就像天天小朋友,用幽默的方式“抗议”佳琦大哥哥送作业的行为。
这种逗趣的表达方式吸了一波路人粉,连李佳琦也转发了天天的视频,还给他点赞。
儿童教育学家科恩认为:孩子的高语商,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是逐步形成开朗、合群良好性格的基础。
表达能力强的孩子之所以圈粉,其实是源于他们懂得用婉转的表达方式让人容易接受。
这对孩子形成善解人意的性格有极大的帮助,在群体当中自然更受欢迎。
04
会表达的孩子,都是这么培养的
哈佛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表达能力要从小开发,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能够避免“说出口却变了味”的窘境。
那么如何开发,才能让孩子们一语中的,口若悬河呢?
01
给孩子把话说完的机会
前两天在幼儿园门口路过,一个年轻妈妈正拉着孩子在路边说着什么。
天气热,孩子因为着急,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指着粉色的小书包说:“我想要,吃……”
妈妈十分淡定,没有因为孩子半天说不出要什么而懊恼,反而蹲下来,摸摸孩子的头,问:“想要什么呢?”
直到孩子磕磕绊绊地说出:“妈妈我要巧克力。”
妈妈才慢慢从包里拿出巧克力,递给孩子。
生活中,我们总是很容易替孩子将剩下的半句话说完。
“我想要”的内容还未说出口,我们就把孩子想要的选项供了出来:“上厕所,还是吃零食?”
做“选择题”可比“填空题”容易得多,家长们以为省了事,殊不知孩子的表达能力就是在这一次次的“选择题”中变得越来越弱。
试着让孩子把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让他们把漏掉的词自己补上,慢慢地,将词连成句,表达能力变强,再也不用父母急着猜测孩子想说什么。
02
复述故事,串起孩子的逻辑
孩子表达清晰,其实与孩子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关系。
育儿博主毛豆妈曾写文记录老师对毛豆的评价: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可以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内心感受与对事物的态度。
这其实得益于毛豆妈的训练。
毛豆妈会拿一本孩子熟悉又感兴趣的绘本来锻炼毛豆的表达能力,当毛豆在听完故事以后,毛豆妈往往会跟孩子说:“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本书吧!”
在训练的过程中,毛豆用自己的一些词语,将书里的场景串联在一起,然后把故事完整地表述出来,让毛豆妈十分惊喜。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经验论中指出:孩子学习语言主要通过模仿,复述故事能够起到强化的作用。
在过程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主人公的行为,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讲完这个故事,孩子的思维会随着故事的逻辑而被串起。
而且孩子的表达不应该只有语言,还有他们的动作、神态,在复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对故事情节的波动作出反应,整个表达过程才会丰满。
03
真实地感受,才能准确地表达
表达总是围绕着生活的,我们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对孩子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在美国,学校与家庭总是用“户外训练法”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硅谷的一位工程师爸爸平日里就爱带着孩子散步,一边看风景一边鼓励孩子憨憨发表1分钟看法。
当看到一朵野花时,憨爸会随口问:“这花怎么样啊?”
一开始,憨憨并不能说很多,于是憨爸就会引导他从颜色和形状开始,慢慢说开,渐渐地,憨憨看什么都能观察许久,还会把在书中看到的介绍分享给爸爸。
美国佛州大学博士官群的研究证明:语法复杂程度会随着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而增长,围绕身体感觉去开展话题,会让孩子的表达能力突飞猛进。
引导孩子将他们看到的联想到的说出来,比起凭空想象要容易得多,只有孩子感觉到了,才能准确地表达。
哈佛大学校长吉尔平·福斯特曾在演讲中说过:“给我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往往是那些将语言视为行动的领袖们。这些领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有超强的表达能力。”
好的表达能力实际上是一座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这些桥是孩子与父母、与朋友、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只有学会怎么表达,孩子才能与更广阔的未来接轨,人生才有更多精彩的可能。
—END—
PS:亲爱的读者们,欢迎加入读者群,在这个群里:会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大咖为大家分享优质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加入。
入群方式:+微信woshihuairen__wow,回复暗号:入群。
—作者简介—
羽木舒亲子育儿,拥有数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医生、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专为0-12岁宝妈们打造育儿宝典,期待您的关注(id:babyyms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