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与鲁肃的三分天下有何不同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北方最大的敌人袁绍,统一北方基本已成定局制势。此时南方的东吴正发生一场策论,策论的一方是江东名士,而听取策论的人就是吴国少主孙权。

鲁肃是周瑜向孙权推荐,这次策论就发生在孙权约见鲁肃的时候,鲁肃向孙权分析局势,他认为当时汉室朝廷已经走向没落,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会恢复。而此时北方的曹操挟天子而命诸侯,在政治上有正统的名义,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这种力量孙权短期内不可能抗衡,不去挑站曹操是明智之选。所以目前先图谋江东自保,形成曹操、孙权、刘表为三方势力,相互抗衡。

鲁肃的三分天下是以曹操、孙权、刘表为三方。这里面有一个人很重要,就是拥有荆州九郡的刘表,当时刘表拥有的实际并不在孙权之下,而之所以将刘表作为三分之一,是因为当时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只有通过联合刘表才能抗衡曹操,这是鲁肃三分天下首要目的,联刘抗曹求生存。

鲁肃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求发展,占领益州。但其实第二个目的最难实现,因为攻占益州需要借道荆州,其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假设占领了益州,那鲁肃的大迂回战略就完成了,实现了对荆州的包围,就可以实现他的第三个目的--占领荆州。

荆州在三国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对于东吴来说占领荆州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控制荆州,东吴才有正真意义上的地理优势,荆州一失东吴的水军就失去了优势,荆州敌人如果有水军顺江而下,那建康危已;第二,荆州是进攻曹魏的桥头堡,曹魏定都许昌,靠近荆州太近,从襄樊进攻许昌对许昌的危险太大了,所有才有了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要迁都的打算,如果孙权占领了荆州全境,就可以占据对曹魏的主动,为将来争夺天下创造优势。

总体而言鲁肃的三分天下是一个过度战略,其最终的目的是二分天下,干掉刘表、刘璋后与曹魏争夺天下。

七年之后,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标准的三分天下,除曹操的势大不可针锋外,对孙权也是只可为外援,不可夺取。而在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占据益州和荆州后,就延续高祖出汉中的策略,大军出汉中进行北伐,沿着当年高祖的路线与曹魏争锋。

诸葛亮的战略核心是模仿刘邦楚汉之争的战略。其最大的问题是,当年刘邦出汉中时,北方各诸侯分立,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而三国时期统一北方的曹魏拥有的力量太过于强大,益州一州的力量根本不是对手。所以诸葛亮的策略中加入了荆州分兵的策略,以期能给曹魏首都巨大压力,只可惜荆州一失之后,北伐中原只能成为缓解政治冲突附庸。

鲁肃的战略核心是二分天下,北伐中原。这个战略是具有超前意识,因为在以前的历史中,没有南方打北方的北伐之战。鲁肃还很具有战略的注意到荆州的重要性,后来的历史可以发现,没有荆州、江淮一线的北伐基本都是失败的北伐,而北伐的突破口基本都在荆州区域。可惜的是刘备集团的横空出世,以及鲁肃战略的第二部攻占益州的确困难,周瑜就是死在攻占益州的军事上,致使鲁肃的二分天下未能成功。

从大局上来说,鲁肃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都是过度阶段,是为了抵抗曹操的无奈之举,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一统天下,说明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形成了今天的大中华。而从形式上来说,诸葛亮的战略更像三分天下,而鲁肃是以三分为表二分为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诸葛亮的隆中对与鲁肃的三分天下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