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黄帝内经》一部关于长寿的宝典(50)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谭电波研究团队



【拓展】

足少阳胆经上的保健穴

风池

 

功能聪耳明目、醒脑开窍、疏风解热,对神经衰弱、落枕、目赤痛、中风、耳鸣等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环跳

 

有较强的通经活络作用,对腰胯腿痛、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诸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中医健康小课:

白露如何养生?

秋季六个节气,立秋和处暑属于孟秋,白露与秋分属于仲秋,而寒露与霜降属于季秋。时至白露节气,已经进入仲秋。此时“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且“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白露之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白露之后雨水渐少,秋风瑟瑟,天气干燥。若有秋雨,也是一场秋雨一场凉。

白露当如何养生呢?从中医来分析,当重视以下几点。

1.调理饮食

白露时节,天气偏燥,且秋主收敛,辛可发散,饮食当忌煎炸、烧烤、辣椒、火锅等,这些食物都是辛温外散的,容易加重燥邪,且不利于金气收敛。当雨少天燥时,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老年人,或脾胃偏于虚弱者,可晨起食粥,有助于益胃生津。

肺气属金,其性收敛。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要顺应天地规律,进入白露亦当禀金气而收敛。可适当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甘味入脾,五行中脾胃属土,土可生金,肺属金,故甘味益脾利肺,且有生津之效。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

2.早睡早起

按《内经》的要求,秋季睡觉要“早起早睡,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以舒达阳气。

现代研究发现,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检形成的机会。从中医来分析,秋季天地之间阳气收敛,人的阳气亦收敛。睡觉是阳气大归根,睡觉有助阴生。早睡则阴生而阳敛。早起以跟随太阳的脚步,能让人一天精神振奋。

3.春捂秋冻

白露节气开始,天气越来越凉。但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可以让身体适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可以增强肌体寒凉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感受一些凉气,有助于人体阳气收敛,让人的阳气不至于外浮。

时逢仲秋,正是金秋时节,天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

但是,一定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否则,盲目挨冻,反而容易感冒。

4.防燥伤肺

白露开始,暑气渐消,天气变得越来越干燥了。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另外,天气干燥,我们会感觉到皮肤水分蒸发快,容易造成皮肤干裂、皱纹增多、大便秘结等不适。

预防秋燥,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适当饮水,要饮温水;二是适当吃些秋天成熟的瓜果,多有养阴养津之功;三是忌食煎炸烧烤类食物,容易耗津;四是适当运动,后背微汗出为度,不可运动到大汗淋漓,以免津液耗损过多。

5.预防秋愁

从天人相应来分析,肺属金,与秋相应,肺在志为悲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林黛玉有诗曰:“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

我们看这个“愁”字,上面是“秋”,下面是“心”,相叠而成。为什么秋天心境容易发愁呢?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大脑底部有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入秋后若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遇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导致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了。

如何防止秋愁呢?一是生活要有规律,包括早睡早起,不熬夜;二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比如散步、跑步、登山等等。或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的胜景,一切忧郁、惆怅顿然若失;三是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朋友聚会等,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起来;四是少独处,少忧伤,多与参加集体活动;五是保持乐观积极的个性,主动改变易愁易悲的性格。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

自白露时节开始,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多事之秋”。所以说,白露时节,当重视养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