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最后的风骨——北地王

——读《三国》有感


  这是我第三次读三国,这次对人物又有了不同看法。这次令我感触颇深的不是那武庙诸葛,不是那枭雄曹操,也不是那忠义关云长。而是那刘禅第五子北地王刘谌。


  成都刘备庙中,刘备像后有一尊木像安理来说应是其子刘禅像但不是,而是刘谌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其子而是其孙。在庙中受后世千年祭祀,什么原因让他享受这么高的礼遇?毛宗岗曾言: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通鉴辑览》里记载:北地王慷慨捐躯,凛凛有生气。


  北地王刘谌,自幼聪慧,性格刚正不阿。公元263年曹魏来犯,那时蜀汉势微,朝中大多臣子主张投降,而刘谌极力主张反抗,并向刘禅说“先帝曾说汉贼不两立,绝不能投降。刘禅不但不听还说诸王不能干政,将他轰了出去。随后派张飞次子向曹魏投降。当刘禅带诸王献降表时,诸王唯有刘谌不在。他回到家中对妻子说自己不能忍受投降之辱,无颜见先帝,便要自杀,妻子不想苟活,便先一步刘谌自杀。去了昭帝庙,痛苦自杀于庙中。罗贯中为其赋诗“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后人也极其赞扬其忠烈。


  刘谌因为其气节,受后人敬仰,祭祀,那刘禅在曹魏乐不思蜀,遭受千古骂名,令人唏嘘。


  刘禅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大智若愚,也有人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也罢,那也罢。但他是投降了,做了个安乐公。他的后半生,都在弯着腰生活,再无蜀汉的风光。那刘谌虽然死了,但他死得壮烈,不为了苟活于世而愧对先祖和国家。现在我们也该如此,不说死的壮烈,但也要有气节。人无气节犹如那杜茎山,软弱枝弯;人有了气节犹如那青竹,节节挺立,四季常青,久盛不衰。刘谌死得惨烈但留得了气节,那刘禅得了个安乐公但没了尊严。试问如此活着与狗何如?


  自古以来,后人对刘禅的评价是骂声颇多,世人都知扶不起的阿斗。不知刘禅为了苟活留得千古骂名会不会后悔。


  刘谌一身傲骨,国不在,人不存。我敬仰他,我们也应存傲骨,挺胸膛,保国家。

——孙宇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汉最后的风骨——北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