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可爱普通的人,拥有自己做主的人生

早安阳光,早安秋意,早安我的书。

回学校之后,课程很多,事情也很多,要忙着上课,忙着做实验,忙着看招聘会,忙着考证,忙着很多很多,有时候晚上很晚回到寝室也不免感叹一声,做人好累啊,突然想到季羡林老先生说自己下辈子想做一只鸽子或者是一只猴子,他说他们很自由,我也很赞许,小时候听说季羡林,他是书中的大家,是我考试的内容,就不免让我觉得很遥远也很枯燥,直到看到《心安即是归处》,我突然就认识了一位特别平易近人,可爱非常的季老先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吧,今天想为大家讲三个人,这是我想了很久的事,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第一个人是“知行合一”提出人王阳明,我在《明朝那些事儿》第一次认识到他的时候,我觉得又神奇又敬仰,颇有一些济公当年结婚的时候出家的魄力,有些怪。

王守仁十岁便开始读四书五经,他领悟的也很快,还经常做出一些普通弟子没有的举动,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打油诗《蔽月山房》就是那个时候写出来的,王守仁对于山和月哪个大进行了辩证思考,虽然那时候老师们觉得他写的荒诞不经。

后来,父亲带着王守仁去关外历练。十五岁的王守仁看着关外辽阔的大漠,有了更大的理想—做圣贤。

王守仁开始从寺庙抓起,出入各大寺庙,研究和尚念经打坐,希望从他们身上获取做圣贤的灵感,后来他发现和尚除了念经打坐以外,也没有其余的活动,看不到圣贤的影子,王守仁就放弃了这条道路。

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之后王守仁带着新婚妻子回老家,途中认识了一位书生,他向书生求解,书生道“格物穷理”。给王守仁引入了朱熹,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至于什么是宋明理学,这太哲学了,想要了解可以百度一下,反正崇拜朱熹学的人就认为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反对者认为他禁锢了思想,但在当时,朱熹可是一位被推崇的大人物,明朝的考试内容就十分单一,就考四书五经,就是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考生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朱元璋当时还想改自己的祖先,认朱熹为祖宗。

王守仁就这样开始练起了格物,“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豁然贯通,然后知天理”,就是让你一直“格”聚精会神地“格”,最后你总会明白的,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后来王守仁一直格也没格出来什么,被贬谪后,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给自己做了一个石头棺材,每天晚上就睡在里面。突然有一天风雨之夜,和几十年前王阳明出生的情景一样,天空突然狂风呼啸,一道惊雷闪过,阳明先生突然大彻大悟,从石棺材中坐了起来,一阵长啸,这啸声照亮山河万朵,划过历史的长夜,成为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随后阳明先生说了一句话:“始知圣人之道,悟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就说:我现在才知道圣人之道,其实都是要求内在,以前老是想从事物中追求真理的人都错了。

顿悟后的阳明先生,从此解开了内心的心结。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阳明死后留下这样一句话:“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从此开启了王守仁的“心学”时代,知行合一是王守仁心学的中心,这一学问也影响了四百年后的陶行知,从名字就能看出来。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万事完法要知行合一。

王守仁后来战无不胜,土匪官兵都怕,我认为的心学就是变通,就是由心发出的一种行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佛来斩佛,魔来斩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自内心,一切从心出发。

第二个人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杨绛先生,她是我很喜欢的样子,这个女人太有智慧了,就说几个典型的小故事吧,书是读了,好多东西读完就忘记了,读书如流水,回忆如抽丝,真想长叹一声。

记得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出自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高龄时所作,是集了一位老者百年的智慧,里边是这样说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先从哪儿说起呢,爱好读书这个就大可不必讲了,因为文学大家对书的那种挚爱,好像非我等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记得之前读到钱媛那篇(杨绛和钱钟书的女儿),钱媛出生那会儿他两都忙,所以就会把钱媛放到他两书桌的抽屉里,人们常常能在抽屉里看到一个娃儿。

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因为钱钟书是属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人,这都要多亏了杨绛,将生活的一切打理地井井有条,但是他两都是属于读书如痴如醉的人,甚至觉得吃饭都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因为钱钟书不喜欢房东家做的饭,杨绛就去学做饭,开始还觉得特别高兴,因为自己做的饭钟书喜欢吃,可过了不久杨绛就觉得做饭很浪费时间,浪费了很多做学问的时间,她对钱钟书说要是人不用吃饭就好了,因为这个钱钟书还专门去寻找可以不用吃饭的方子,希望可以像神仙一样不吃不喝,他还为这件事赋诗一首: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生活中鸡皮蒜皮的小事让二老过得非常的可爱。

我最喜欢杨绛先生的是那份逆境中的乐观和面对一切困难挫折的从容,在人生的长河里,把自己过得就像一首歌。

1966年“文革”爆发后,杨绛是最早受冲击的学者之一。在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出台的第二天,她就被揪出来,比丈夫钱钟书还早三天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向来和颜悦色、慢条斯理、温文尔雅的她,很快被罚扫厕所,而且不时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如戴“高帽子”,挂“黑牌子”……最令她尴尬的是剪“阴阳头”,头发剃去一边留一边,成为魔鬼似的半边发。她只好把女儿剪下的旧发找来,自编一顶假发,用来外出遮遮丑。可即使这样的情况,她还经常自我调侃,甚至还觉得厕所是一片很好的地方,经常把厕所刷的干干净净的,这份乐观豁达让我非常动容。

之前在钱钟书围城里读到“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我还在想,这是多么有情商的人,我们曾经一腔热血地冲进别人疯狂想要出来的地方,其实人生没有完美的事,人类擅长逃离,总是以为逃走这里,生活就会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一帆风顺,其实不然,你如果一直想逃,那你这辈子便没有安稳了。杨绛和钱钟书是两位拥有很高情商的人。人生百年,携手六十几年不无道理,做人情商真的太重要了。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等哪天再来把季羡林老先生的故事补完,断断续续做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个可爱普通的人,拥有自己做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