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94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是如何从青岛运到北京的?

《冬云》一诗有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若没有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就不会有如今的和平年代。正所谓“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瞻仰英雄,缅怀先烈”,为了让后人铭记在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士,国家在1949年9月30日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建立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了打造好“中国第一碑”,国家在1952年5月10日成立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梁思成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一职。众所周知,若想打造一个完美的纪念碑,最重要的便是碑心石的选择,为此,兴建委员会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考察。考察人员走遍山川大地,反复进行对比之后,最终将青岛浮山的花岗岩作为碑心石的石料。

这块石料重达300多吨,是中国建筑史上鲜有的一块完整花岗岩,可以说,这块花岗岩完全可以满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打造要求。可是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将这块石料从山体中取下,并运到北京?虽然委员会的技术人员从1953年4月11日便着手进行石料的开采,但无一例外地,都在技术上行不通,每个人都怕一时不慎,损坏了这块巨石。

幸运的是,在崂山脚下的清石峪里,住着一位人称“石神”的老石工,名字叫李开山。他被委员会专家请到现场之后,决定用放闷炮的方法,炸出这块300多吨的花岗岩。他让工人在石料四周挖个四米深的沟槽,再沿沟槽凿上几十个对称的楔子眼儿,然后再在石料的两个长边对称凿出八个窝龛,在每个窝龛里放上起重量为200吨的千斤顶。就这样,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这块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达320吨的花岗岩被剥离了出来。

然而,浮山采石场距青岛火车站约有30公里路程,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丘陵地形,沿途还要经过一个山岭、四个村庄和十几处桥梁,可谓繁琐至极。为了方便转运,有人曾提议修一条临时重轨铁路,但这个想法显然不现实,当时的国家百废待兴,建设条件和技术条件都不允许。于是,工人决定对石料进行打磨加工,减轻它的重量。

将石料加工至280吨后,技术人员又铺上了枕木和铁轨,利用六组大滑轮将其缓缓下放到半山腰,然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加工,将石料重量减为103吨,两边略薄,中间略厚。在此基础上,工人又将石料放在个6吨重的卷扬机钢骨架上,并以松木、钢管作枕木,沿途铺设了一个移动“铁轨”,靠着推土机牵引滑轮组钢索缓慢前进。34天之后,石料被运送到了青岛火车站。

然而,火车车皮最大载重量为99吨,拉不了103吨的石料,于是,技术人员又对巨石进行了第三次减负。此次之后,石料的重量被缩减到94吨,这才被装上了火车。为了防止石料在中途折断,火车只能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就这样,这块碑心石终于在1953年10月16日,被安全送到北京。

为了能使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不是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67年前,94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是如何从青岛运到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