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班级诗词吟咏比赛记

      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把中国古代诗歌分三个单元来欣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词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能融入感情去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去诵,也许是那种摇头晃脑的,也许是那种毕恭毕敬的,也许是正襟危坐的,但终究是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去体味诗的韵律和基调。

      既是单元的要求,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的使命,我们备课组就组织了一场班级里的“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词吟咏比赛。

一、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比赛篇目及形式

      每周二下午5、6节课是我们的备课组活动时间,在这个会上,我们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比赛的篇目及比赛形式:

1、比赛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工(组长由本小组成员自定),力求形式多样

2、活动准备:制作活动策划书,制作幻灯片,为诗人写一段内心独白、制作宣传海报B4纸张

3、所选篇目:各班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删改(通过抽签决定篇目及演出顺序,)

①李白:《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杜甫:《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③孟浩然王维:《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归嵩山作》

④陆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李煜、周邦彦、李清照:《虞美人》《苏幕遮》《一剪梅》

⑥韦庄、纳兰性德、姜夔:《菩萨蛮》《长相思》《扬州慢》

4、成果呈现:活动策划书、宣传海报、课堂吟诵(表演多样化)

5、评委组成:每组选取一名学生作评委(评委不能给本组打分,打分最低不能低于6分,可以保留一位小数)

6、活动统筹:一名主持人,一名统分员

7、评选结果:一等奖一组,二等奖两组,三等奖三组(一、二等奖获免写券一张,班级一等奖获得小组参加年级的诗词吟咏比赛,通过年级内角逐,选取优秀节目在学校“迎新春,庆元旦”活动中展演。)

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最低不能低于6分,可以保留一位小数,以5名评为的平均分为小组最终得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二、教师赛前指导及准备

1、理论指导:吟咏指导课(以配音演员徐涛朗诵《沁园春·雪》为例,讲解吟咏技巧及注意事项)

    陈志刚《魅力朗诵训练宝典》第12集古典诗词的朗诵技巧UP主:声音之道

2、准备活动现场指导:

3、资源建议:(视频)央视《经典咏流传》、四川卫视《诗歌之王》、重庆卫视《品读》等。

三、课堂展示:

图片发自App

四、赛后评价:

1、吟咏形式多样,有个人吟咏,有集体吟咏,有男女吟咏等。

2、唱、奏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学生对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进行了演唱,还有同学用戏腔演唱。有个学生连夜让音乐老师把《长相思》的曲子谱了出来,而且还演奏古筝进行配乐。一首首古诗词在孩子们的演唱中更加打动人心。

3、书、画诗文,彰显才能。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通过海报上的画作呈现了出来,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特长。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4、简短表演,拓展了诗歌的内涵。一小组在吟咏《一剪梅》之前,编排了一个简短的关于李清照和赵明诚爱情故事的课本剧。

5、写作诗人内心独白彰显学生的写作才华。一学生在吟咏《将进酒》前写了一首定场诗:

碎叶西来大唐国,供奉北辞明皇宫。

有字为诗两千年,无酒入歌一万觥。

      另一学生为陆游写了一段内心独白:

此身岂只合词客与诗人,

天地间无处不销魂。

骑上征程,

衣边酒痕,

细雨剑门。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莫叹艰难,

问何日再北征?

长风吹散我多年的旧梦,

北击胡虏关山万重。

鬓发作雪,

不改英雄,

丹心犹红,

挥毫沥热血,

写就诗千封。

      另外一个班抽到陆游篇目的小组写的内心独白是:

      当岁月悄然流走,千千百百将士王侯,叹只叹一声年华尽逝,壮志难酬。茶馆下日夜不绝的歌酒,喧喧嚷嚷三五群游,谁与谁随波逐流。这人间若要让我心似成裘,那年正意气风发,驰骋这乱世如麻,然鬓间生白发,遥想金戈铁马,这万世江山如画,终究负了天涯。也罢,然后风雨为家,谁能收尽天下,都难描绘我心中刀剑厮杀。(摘录了一部分文字)

5、每个人积极参与其中,分工明确而具体,保证了每个人都承担相应的任务,责任到了人,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通过这次活动小组的竞争意识增强,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实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因为准备时间比较短且碰上月考,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复习之余挤出时间参加排练,因此在细节上还需细细打磨,但瑕不掩瑜。

五、赛后反思:

      缺乏吟咏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吟咏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吟咏,更加深刻地感受了诗词的内容与情感,更是深刻地体味了诗歌的魅力。这也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尝试。

      2017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应在语文课程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言语经验积累,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又提到:“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语文学习活动”。在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提到“”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运用方式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里面也提到:“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式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不难看出是几个高频词,而这次的经典诗歌吟咏比赛就是一个融“情境”、“体验”、“自主”为一体的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悠悠书声,吟咏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本次吟咏比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诗歌内蕴,通过情境体验,感知诗词的内涵和魅力。

      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里是这样说的:“声为乐体,诗为乐心。”自《诗经》时代开始,“诗”与“歌”就并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而流传,是为“诗歌”。在中国,诗歌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让诗歌重新活起来,我想通过这次比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声音的力量。

      正如此次班级比赛的主持人维尼热在比赛结束时的主持词中写道:

      经典的感染力穿透千年,那是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是古人在生活中至情至性的体会和感悟。五千年泱泱华夏,历史的洪流荡涤了千百年的泥沙,才留下这金子般宝贵的财富。而今天,当古典诗词被我们吟咏出来时,焕发出新的光彩,洗涤了浮躁,留下一片清澈和空明。

      在学生的吟咏中,中华经典诗词这颗闪亮的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吟咏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班级诗词吟咏比赛告一段落,从中我发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亲身参与,做课堂的主人,真的能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气与活力。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记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将还我们一份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吟咏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班级诗词吟咏比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