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讲座】 彭凯平 演讲稿摘抄
善良——真正的竞争优势(上)
1.正确理解善良:善良不是软弱,而是人类进化选择的结果
首先我必须指出,有些人在意识上已经主动把善良和软弱甚至愚蠢等同起来,这是不对的。在哲学上,其实善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柏拉图就把善定义为一种为了好的结果的理性行为方式,因此善是一种聪明的策略。
善良除了让人类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一种竞争优势,也是人类获得幸福感的前提。生活中,恶人毕竟是少数,恶人持续做恶也不会有好结果,善良的人看似容易吃亏上当,但因为被周围人喜欢,受到尊重、肯定,所以通常能够活得更健康、自在,或得长寿、多子多孙。
举例:我上小学写了一篇作文《老实人总吃亏吗》写的是我父亲用新识解释——善良。
1):老实人的行为
2):老实人的坏处
3):老实人的好处是如何平衡
2.关于“人性本善”的几个科学实验
德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当一岁半的小宝宝,看见别人需要帮助时,比如说掉了东西、打不开柜门,他就会主动地上前帮忙。那么小的孩子就会想到去帮助别人,可见助人确实是存在于我们的基因之中,是我们人类天性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耶鲁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保罗•布卢姆,也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哪怕只有六个月的婴儿都会天然的喜欢好人好事,而不喜欢坏人坏事。
3.善良如何提升我们的快乐感受?有关助人动机的三种解释
关于助人的动机,有一种解释叫做社会交换理论。它认为帮助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理性行为。另外一种解释是,帮助他人是因为人的恻隐之心。看到别人受苦时,我们也会觉得不舒服。慈爱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小孩受苦,他们也会难受,而且以小孩的快乐为快乐。这就是我们人天然的同情心。
当一个正常人看见一个老人躺在街上时,第一反应肯定是去扶她。这是天性的流露。但随后经验见闻告诉他:也许我扶起这个老人之后,她会讹诈说是我把她撞倒的。经过理智的计算之后,他可能决定还是装作没看见,从老人身边绕过去。这就是算计压倒了天良。
有关助人动机的第三种解释,是帮助他人给我们带来快乐。
善良——真正的竞争优势(下)
1.善的人生收益
1.社会成就更高。他们会赚更多的钱,社会地位也更高。这与青少年的家庭背景、智商无关。换句话说,在同样的家庭背景、智商条件下,如果你更乐于助人,就会比其他类似条件的人更容易成功。
2.生活习惯更好。比如,他们更少抽烟、酗酒,更关注身体健康,也更多地锻炼身体。
3.有更高的社会竞争力。这是因为,帮助别人会锻炼一个人的情商,增强我们的自信,锻炼我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而这些都是衡量社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伯克利大学的另一项研究跟踪了2025位老人达五年之久,他们的发现是惊人的:经常做志愿服务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人低44%,而做两项以上的志愿服务的老人,死亡率低63%!
2.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善良的人格
1.从身边的人开始
在我这个年龄的人看来,说到帮助别人,很多人想到的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好像做好事的对象一定要是陌生人。这个观念需要打破。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就是说,先尊敬自己家的老人,然后再推广到别的老人身上,先爱护自己家的小孩,然后再推广到别的小孩身上。人的天性就是要分亲疏远近的,首先帮助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对于社会化程度不高,分辨力不强的孩子,鼓励他们从帮助自己的亲人、朋友做起,是非常重要的。
2.从小事开始。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从小事着手更容易、更坚实。比如,乘电梯时,看见有人手里拎着袋子,主动问他去几楼,帮他按下电梯按钮;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孕妇让个座;看见公共厕所里水龙头没关,你把它关上,等等。
3.感情支持有时候比物质帮助更重要。
有的孩子会把零花钱省下来,在父母生日那天给大人买礼物。这虽然让人欣慰、高兴,不过在收到这份珍贵礼物的同时,你可以借机告诉孩子,感情支持有时候比物质上的给予、奖励更重要。
比如,看到父母下班回来很累,你给妈妈画一幅画,不如帮妈妈做家务,让妈妈少受些辛苦;当你发现朋友不开心,可以花钱请他吃冰激凌,不过更好的做法,也许是多花点时间专注地听他倾诉。
4.从利己利人的事开始。
告诉孩子,做好事不一定要像雷锋叔叔那样,专门利人,毫不利己。如果一件事利人又利己,可以双赢,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5.助人的时候也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
据说有不少犯罪团伙会假借找人帮忙的名义,把孩子骗到偏僻的地方实施犯罪。因此,请务必教育孩子,如果有大人主动向你求助,而且要到其他地方去帮忙,这时要保持警惕。因为从逻辑上分析,身高、体能方面明显占优势的成年人,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特意找孩子帮忙的。所以,任何需要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父母视线的助人行为,必须得到家长同意,才可以去做。
在教育孩子自我保护方面,我有三个原则:
一是要分辨清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行为值得帮助。
二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利益,不能因为帮助别人,而让自己蒙受巨大损失。
三是要保护好其他人的利益。
如何做到帮助别人,又不伤害自己呢?三个具体的建议:
1.认识自己能力的局限,不要无限制地助人。
有时候,要学会对他人的请求说“不”,或者把求助的人转介给其他人。要知道,如果你的能力不够,还勉强去帮人的话,很可能反而是害了对方,更不用说也在害你自己。
2.帮助别人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亚里士多德提出有一个度,我觉得每周有2小时是在为别人帮忙,就是很了不起的善良。
3.集中起来做,而不是零零碎碎的做,可能效果更好;和大家一起做,可能比自己单独做更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