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不见是而无闷

原创 刘长志

答聂文蔚

春间远劳迂途枉顾,问证惓倦,此情何可当也!已期二三同志,更处静地,扳留②旬日,少效其鄙见,以求切劘③之益。而公期俗绊,势有不能,别去极怏怏,如有所失。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任浣慰。中间推许太过,盖亦奖掖之盛心,而规砺真切,思欲纳之于贤圣之域。又托诸崇一以致其勤勤恳恳之怀,此非深交笃爱,何以及是?知感知愧,且惧其无以堪之也。虽然,仆亦何敢不自鞭勉,而徒以感愧辞让为乎哉?其谓“思、孟、周、程,无意相遭于千载之下。与其尽信于天下,不若真信于一人。道固自在,学亦自在,天下信之不为多,一人信之不为少”者,斯固君子“不见是而无闷④”之心。岂世之谫谫⑤屑屑者知足以及之乎?乃仆之情,则有大不得已者存乎其间,而非以计人之信与不信也。

① 聂文蔚:(公元1487—1563年),即聂豹,字文蔚,号双江。江西永丰人。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傅。1545年被捕入狱。出狱即居家十年,后被起用为平阳知府,修兵练卒,整顿地方军务,颇有政绩。其学主张“归寂”之说,并在入狱后三年,著成《困辨录》一书,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归寂”说,表现出不同于王学的思想特色。但他对王阳明却极为崇拜,王阳明在浙江时曾与之相见,王去世后,聂设位北面再拜,始称门生。

② 扳留:即挽留。

③ 切劘(mó):切磋。

④ 不见是而无闷:《周易·乾卦·文言》:“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意为即便不被肯定,也不会烦闷。

⑤ 谫谫(jiǎn):浅薄。

此章是《答聂文蔚书》的首段,交代了写这封书信的原因,见其信如见其人,此段的大部分是礼节上的客套话,将话说到这个程度,也可以认为是情理交融的极佳范本。

信开头写到,春天的时候我们见了一次面,您诚恳地问辩求证,让我非常感动。本来我的想法是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找个比较安静的地方,逗留十天八天的,好好聊一聊、彼此印证学问,但实在是不凑巧,您因公务在身,势在必行,与您分别后,我怏怏不乐,若有所失。匆匆一见,怅然若失。

忽然之间收到您的来信,前后数千言,读后甚感欣慰。信中的规劝砥砺十分恳切,对我推许甚高,殷殷盛情,是希望促进我跻身于圣贤之列。另外,又托欧阳崇一转达对我的殷切问候,若不是交深笃爱,又怎能如此?对此,我非常感动,很害怕有负您对我的厚望,我会努力鞭策自己积极进取。

开头数语,阳明先生的一个谦谦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对不同的人,先生很懂得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用正确的身心姿态面对世界,就是“君子不器”的最好示范。

有句俗话叫见人下菜碟,这个菜碟能下的恰到好处,就是随心所欲不逾距了。比如我们在家庭里边不断切换自己的角色,对爱人的时候是用爱人的方式;对父母的时候要有为人子女的样子;对儿女的时候,要有为人父母的样子。在各种角色之间切换能做到无缝连接,应对的时候游刃有余、妥妥当当,就是大学问了。

《阅微草堂笔记》有一个小故事: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奴子魏藻行三也,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寝,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夫僮仆读书,可云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愦僻谬,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

译文:有仆人叫傅显,喜欢读书,能通晓文中的道理,并且懂点医术。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在街上走,逢人就问魏三在什么地方,等找到魏三儿后,先把气喘匀了,说刚才出来的时候从井边过,看见你媳妇在井边树下做针线活,好像是累了在打盹,孩子在井边在玩,离井也就三五尺远,很容易掉下去,我本来想提醒一下,但是男女有别,所以我就出来找你了。魏三听到赶紧往回跑,跑到井边看见他媳妇扶着井在哭,孩子已经掉井里面去了。读书是件好事,但读书的目的是用来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理是用以实用的。学不致用,掌握了知识却不知变通,明显是读书读傻了。

阳明先生接着说,子思、孟子、周敦颐、程颢等人,并不期望千年以后为世人理解。与其让天下之人都相信,不如被一个人笃信。大道自然而然地存在,圣学亦自然而然地存在,天下之人尽信也不算多,只有一人笃信也不算少。”这就是君子“不见是而无闷”的心态。为儒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必刻意计较世上的人信与不信。

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人非议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大众认知层面不同,人的天资禀赋也分上中下,你不能指望你讲的东西,所有人都可以听懂。

夏虫语冰的时候,被人讥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是这个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185】不见是而无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