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一天,一位独臂的军工专家办理好了退休手续,唯一的一只手臂夹着公文包,准备与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研究所说再见。
当他的脚还没有迈出大院的时候,一位年轻人抱住了他的大腿,近乎讨好地说:“总师呀,您还不能离开,我们还需要您啊!”
他很无奈地说:“我都66岁啦,已经退休了,你们还需要我干什么呀?”
年轻人说:“哈哈,哈哈,这个,这个,我们需要您带头研究坦克!”
“什么,坦克?!我是一个研究火炮的,你要我研究坦克,不行不行,我没有经验!”
“总师啊,我们都没有经验,只有您能上啊!”
于是,这个“兵工奇才”的总师的头衔又增加了一个:99式坦克总设计师!
没错,这位总师就是荣获“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的祝榆生,祝总师!
放弃银行的铁饭碗和黄埔学生的荣耀,披上铠甲,站在了一线战场
1937年,抗战爆发了,我们国人抗日救国的热情高涨,19岁的祝榆生就是其中之一。
19岁,彼时的他还是一名有着“金饭碗”的银行职员,有着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比吃不饱穿不暖的普通民众生活优渥多了。
可是他虽然不愁吃穿,但是他会忧心祖国的山河,看到流离失所的百姓心痛不能自已。
于是,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准备弃笔从戎。
离开了山清水秀的重庆,19岁的他考上了军人心中的名校——黄埔军校。进了黄埔军校,就是校长的门生,校长的嫡系,前途不可限量。
他考黄埔是为了能打跑鬼子,捍卫自己祖国,而不是谋一份前程,这与他的初衷不符。而且他也怕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候,鬼子被打跑了,而自己没有亲身参与。于是,他离开了黄埔军校。
离开后,他几经辗转,到达了延安。
1938年1月,20岁的他进入了抗大学习军事,同年10月他就入党了。
加入抗大后不久,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被派到了抗日前线,成为了八路军115的一员。
能文能武,自学成才的“兵工奇才”
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非常落后,只有近乎原始的兵器,大刀和步枪。而敌人的武器非常先进,不仅有飞机大炮,还有坦克!
当时的祝榆生拥有高中学历,算是一名知识分子,所以被调到了司令部,成为了一名作战参谋。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跟随部队到一线去参加战斗,了解战况,然后进行经验总结和战术分析。
他当时只是一名参谋,算是文职,但是一旦到了战场,他总会忍不住和战友们一起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将士。
他虽然勇敢,不怕死,但是他却不希望自己的战友枉死,于是他把目光放在了提高部队武器装备的性能上。
在抗战期间,他刻苦研究军事装备技术,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他曾回忆:“我就喜欢搞这个东西,那时候只要缴获敌人的武器,我就连看中文带日文,比照着手中的实物,反复对照操作,慢慢我就搞清楚了怎么用。”
电影《地雷战》有一段精彩的情节:抗日军民故意让敌人把地雷偷走,待敌人研究时却突然爆炸,炸得他们人仰马翻。这个能够延时爆炸的土地雷,正是出自祝榆生之手。
1942年,才24岁的他,经过认真研究弹道技术,创造了迫击炮平射法,以后又创造了坑道定向爆破法。还根据各种物体不同抗力系数设计了爆破药量表,改进了坑道作业用听音器、方向盘,夜间观察方向距离的隐现节杆,阻击战车的触发手雷和迫击炮简易瞄具等等。
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根据战斗需要创造和改进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这些技术的改进,使我们军队的武器在战斗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他真的功不可没。
不过,艰苦简陋的条件,也让这个满腔热血青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48年1月,在一次组织迫击炮敌前试射时,30岁的祝榆生身先士卒,只身排除火炮故障,不料炮弹突然爆炸,他从此失去右臂。这给他的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他默默忍受着痛苦的折磨,乐观前行,继续做着自己深爱的军工研究工作。
66岁,研究火炮的独臂总师,跨界从0开始研究坦克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适应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迫切需求,领导下达了重点装备项目——99式坦克的研制任务。
谁有资格担任 总设计师?谁有能力拉近和国外先进坦克相差几十年的差距?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看中了祝榆生。
据99式坦克副总设计师傅宝玉介绍,选择祝榆生担此重任的原因有三:
1、祝榆生打过仗,知道部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2、他参与过大量武器装备改进工作,经验丰富;
3、他一生都在坚持学习,学识渊博。
但是,当时的祝榆生已是66岁高龄的老人,而且他研究的方向一直是火炮,对于坦克没有丝毫经验。坦克不仅比火炮复杂,而且当时国内基本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祝榆生对担当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的重任心存顾虑。为此,上级大胆给予祝榆生“三权”,即三代坦克研制的用人权、财务权和技术决策权。这类似于现在的项目经理,祝榆生因此也成为我国国防工业领域第一个“经理式”的总设计师。
凭着对国家军工事业的一腔热血,祝榆生毅然重出“江湖”,他的人生经历也走向巅峰。
位于北京西南槐树岭的中国兵器工业北方车辆研究所,是三代坦克研制的总部所在地。从1984年的夏天开始,祝榆生带领的科研人员悄然展开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国防高科技攻坚战。
80年代中期,我国兵器工业的基础上远远地落后于美苏等发达国家,在设计能力、工艺水平和工艺装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
我国此前研制的59式坦克、69式坦克等,尚处于仿制阶段,没有独立自主研制坦克的经验。此外,由于受到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影响,兵器工业系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行业亏损,科研工作举步维艰。
要在这样的基础上研制出匹敌西方的先进主战坦克,困难可想而知。祝榆生所承担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三代坦克设计之初,中央军委给祝榆生的任务是“定型以后,跟先进的坦克能够相抗衡。”
然而,从战争中走过来的祝榆生,非常清楚武器优劣对战争的影响,他把目标瞄得更远。现在发达国家的装备都这么厉害,保不齐我们研究出来后,他们更妖孽。
于是他说:“什么抗衡,你打个平手,平起平坐有什么用啊,我非得把你打掉,打赢他们!”
他的话除了自信外,更多的是对强大国防工业的殷殷期望。
当时他没有采用西方坦克设计的风格,而是按照我们研制目标的总要求,来设计我们自己的主战坦克。
不管东方西方,只要能打得赢就行。要走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体现我们中国特色、考虑实战需求的研制道路。
所以,15年后,横空出世的99式主战坦克,其机动性与国外先进坦克相当,火力超过西方坦克,并且在世界坦克史上首次采用了主动防护系统等先进技术,使我国的主战坦克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技术决策的英明果断,靠的是祝榆生在战争年代血与火中闯出的经验,靠的是他常年孜孜不倦学习科技知识的积累,更靠他“铁血”搞科研的拼搏精神。
三代坦克不仅是国家级重点军工项目,也承载着祝榆生军工强国的使命夙愿。
在项目研制期间,清瘦的祝榆生经常要夹着十几斤重的资料包奔波于各个试验场地。由于没有右臂,行走有时会失去平衡,这些年跌过多少跟头,他已记不清了,头破血流的情况也漠然处之,颤巍巍爬起来继续走。只要能走,就一定要亲自到试验现场!
1990年,祝榆生在去内蒙古协调有关技术问题的路上又重重地跌了一跤,72岁的老人坐在地上,半天都没爬起来。
之后,他顾不上胸口的剧痛,如期赶到会议现场。研讨持续了几个小时,祝榆生弓着背,认真倾听大家的意见。当研讨结束时,他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随行人员感到异常,把祝榆生强行送进了工厂的医院,这才发现他摔断了三根肋骨。即使这样,他依然坚持听取三个研制单位的技术汇报。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祝榆生带领三代坦克研发团队,书写了中国兵工历史上一段辉煌篇章。
2009年7月,在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中国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坦克的改进型成为中方最受瞩目的武器装备,这是三代坦克自1999年问世以来首次驶出国门,而在这次军演中,它也凭借出色的表现证实了之前人们对其卓越性能的种种猜测,不愧为我国陆军装备的“军中神”。
淡泊名利,放弃院士头衔,铁甲雄风永长存
作为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祝榆生有资格站在褒奖的浪尖。可他却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灯之外,不居功,不求利。
他认为自己不够科学家的标准,没有专门搞过学术研究,谈不上学术成就,不主张申报院士。
当《大家》节目主持人问祝榆生,一手带出一批院士、首席专家的他,为何自己却不是院士时,他回答:“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面对99式坦克研制成功后的荣誉,祝榆生不停地“推卸”功劳、婉拒奖励。他常说:“三代坦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
2003年,祝榆生被聘为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特聘科技带头人,每月补贴4000元。2005年兵器集团公司授予祝榆生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这些补贴、奖金,他都婉言谢绝。
建党90周年前夕,当得知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要评他为优秀共产党员时,他写了一封信给党组,真诚地恳请组织:“我从1938年10月入党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不值得宣传。比起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我做的还不够,他们比我做的更好,应该多宣传他们。我恳请集团公司党组不要评我为优秀共产党员,应该多宣传那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党员,他们比我更值得宣传,更有教育意义!”
祝榆生淡泊的不仅仅是荣誉。当时,作为三代坦克总设计师,手里掌握着近亿元科研经费拨款的财政大权,而他自己却在一个简易楼房里办公,一直用了十几年的办公室,直到1998年才勉强同意安装了一个噪音很大的窗式空调。
他一直住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砖瓦楼的一层,90平方米的房子内是水泥地面和白粉刷过的墙壁,没有任何时尚的装修。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领导多次提出给他调换住房,他始终不答应。
2014年10月23日,96岁的祝榆生在北京逝世。一生默默奉献,他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逝世的消息没有在媒体掀起波澜,但那些了解他的军工人哀伤至深。英雄虽然逝去,但他研制的99式主战坦克依然雄霸世界优秀坦克前列,驰骋在祖国大好河山防卫前线。
身残志坚、博学睿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居功不傲,祝榆生用自己过人的功绩和坦荡的胸怀荡涤着国人的心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竖起一座厚实的人格丰碑。
作者后记:今天我在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时候,第四季有一集是《铁甲雄风永长存》,这集讲的就是独臂总师祝总的故事。可是弹幕却没有一个朋友说对,我就很好奇,查了一下祝总的事迹。很遗憾,这么一位伟大的英雄,网上的报道居然很少,我很心痛,于是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推广一下这位英雄。文章图片和素材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立马删除!
我是@韫言韫语�,向英雄致敬,这才是我们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