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还是应该从家长抓起

我是一个六岁孩子的父亲,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在教育方面问题很大,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想到哪说到哪了,亮出自己的看法。

社会是由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和团体构成,社会问题也就是所有的社会人的问题。

先说说手机。手机这玩意这已经完全成了大人们的离不开的一个东西,大人们对它爱不释手。同样的玩意,而于自己的孩子,大人们却把它当成像毒品一样的东西,认为手机是一个像毒品一样的东西,麻醉孩子们的精神和生活。这是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之一。在手机面前,大人表现了表里不一,让孩子们一脸茫然,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可能远离手机,但是背后却玩的飞起。这多么像初中时代躲在厕所里抽烟啊,只不过,现在孩子们偷食的节点被提前了。

针对手机,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它只是一个工具,沟通工具或者娱乐工具。这个定位要清楚,要让孩子明白手机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比如让孩子亲子体会打电话,看视频,玩游戏的功能。这可以让孩子形成正见,有了正见才会有正确的思维。

一些家长强制限制小孩玩手机的时间,甚至杜绝孩子玩手机。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事情,手机被赋能,小孩子们只能是接受者,他们这代人具有的属性就是信息高度化,如果强制的剥离孩子融入信息高速化的社会,那您的孩子真是从小就和社会脱节了。

孩子可以有属于自己x和手机陪伴的时间,但是,孩子们在通过手机接触到媒体信息时,难免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有疑问,比如接吻之类的,这时候,父母就要做好老师的角色了,记住,不要去批评,隐瞒,胡说八道。而是鼓励,开明,科学的讲解,孩子是善良的,尤其在求知的时候,当他理解了,就不会往邪恶的地方联想。我是父母,我不会阻止孩子接触手机,我只会让他认识到手机的各种各样的功能,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而且,这么多些年下来,小孩并没有对手机上瘾,他玩了一段时间,就自己放下了。



对于学习和兴趣班,很多家长都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成长的慢了,和别人相比,输在了起跑线上了。周一到周末的课余时间,各种兴趣班依次来,孩子们玩的时间被极度压缩。

我想说:孩子们心智开启最健康的方式是和别人一起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时候能够不断自我修正和别人的交往技巧以及沟通方式。孩子们的悟性和学习能力极高,在集体玩耍中很容易被某一个大孩子影响到了,就自动有了排队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这些集体能力不是靠弹钢琴弹出来的,对于我的小孩,我并不希冀他能大富大贵,只希望他有健康和独立的人格,融入集体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他一定要有集体活动时间,我也并不羡慕任何父母炫耀别人孩子取得的各种技能证书,因为,那些东西只能说明他的孩子某方面技能很高而已,不能说明心智健全与否。而且和那些喜欢炫耀自己孩子参加了各种兴趣班的父母在一起,我也不会有任何压迫感,真的,我只想让我的孩子慢慢成长,自然的吸收各种养料,我在旁边只会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指引修正。



在关于小学择校的问题。这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坎,拥有了学区房的家长暗自得意,拥有了一般学区的家长挤破脑袋的打听名牌学校的消息。那些名牌学校到底是因为教学理念好呢还是硬件设施好?这个反而没有人去细究,家长认为,只要人多的,挤着往里面进的就是好学校。我想对这些成年家长说,真的有这个必要吗?这些家长拼命把孩子往所谓的名校送,到底是逃避责任还是承担责任呢?我始终认为,对于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心智的开发,绝不可能脱离家庭的影响,请这些成年人摸着自己的良心回忆回忆,你现在习惯和性格的养成,有多少跟你之前的同学有关?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习惯和品性养好了,孩子就能耳濡目染。在孩子心智养成的阶段,家长更应该修炼自己,炼心,炼行,给孩子树立榜样。拉开差距的也正是家长们之间的差距,把这个本该自己提高的机会强行加载到孩子身上,真的是承担责任的表现吗?



关于家长的个人社交。这点我认为也是要命的问题,可能我本身就是理工科出身,身边的邻居也多是理工出身,我曾经也和他们保持着一致,木讷,低情商,不会说话。其实现在社会,人际关系如此冷漠,家庭和家庭之间,即便是邻居都可以毫不相识。对于这样的现象,成年人可以说这是时代的因素,社会的原因。可是,这样推完责任就能解决了问题了吗?这样为自己开脱之后,人与人之间就有了信任了吗?人与人之间就暖起来了吗?并没有。带着抱怨在社会上生活,只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家长意识不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信任,所以,家长在教孩子和陌生人打交道时,自然的剥夺了孩子与人为善的天性。

可以看到,每个成年人都知道这个社会出了问题,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可以连篇累牍。但是,这些成年人不知道,正是他们组成了这个社会,问题恰恰出在成年人身上,并且更可怕的是成年人把这些问题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下一代,对于教育,真的应该从家长抓起 ,教育更是家长的事,家长才是那个最应该被教育,需要学习的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还是应该从家长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