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概括
开篇介绍嘉轩不再惯着两个孩子吃罐罐馍,“狠心”断了两孩子的零食。
马驹和骡驹每天都在奶奶的呵护下,慢慢成长,直到该读书的年纪。
这时嘉轩想要在白鹿村办一所学堂,于是发动众人,重新修理了以前那破旧的祠堂。
其间插叙祠堂的悠久历史,顺便提到白鹿两家其实是同宗。
鹿子霖的祖宗最先在白鹿原卖葫芦鸡赚取大笔钱财,却都是为别人打工,他希望后代能被人伺候,这才算光宗耀祖(其实就是读好书后升官发财)
而他的愿望,经历了许多代,都没人帮他实现,直到鹿子霖。
嘉轩找鹿泰恒说起翻修祠堂的事,鹿泰恒依旧将这件事交给孩子鹿子霖。
没过多久,翻修祠堂的事立马就开始了,嘉轩还鼓动村民为此捐钱捐物,而白鹿两家,则承担了所有费用的三分之一。
学堂正式开办,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
两人找朱先生推荐一位兼具知识和品德的好先生,这一举动让朱先生涕泪沾襟,并深深感谢两位的仁义之举。
而后朱先生就立马推举了白鹿原东边徐家园的徐秀才,徐秀才欣然出马。
此后嘉轩的两个孩子更名,马驹叫白孝文,骡驹叫白孝武,也在里面读书。
开馆仪式后,嘉轩也让鹿三(白家长工)的孩子黑娃去祠堂念书,并给了许多补贴。
可一向在农村摸爬滚打习惯了的黑娃,终究还是读不进书。
他十分向往年少就读到《中庸》的鹿兆鹏,喜欢他爹鹿子霖,敬畏孝文孝武父亲白嘉轩,也慢慢接近他们。
后经鹿三请求,黑娃也改名为鹿兆廉
鹿兆鹏给黑娃一块冰糖,这了给他既美好又痛苦,且难以磨灭的记忆。
此后鹿兆廉便开始学坏,从抢学员冰糖,到徐先生让兆鹏、兆海、兆廉几人去砍一根柳股儿途中好奇观看马儿交配。
此事也被徐先生知晓,三人都挨了几柳棍,也同样被自己的父亲严厉训斥
之后兆鹏兆海兄弟俩,以及孝文孝武都离开了白鹿村,到朱先生坐馆的白鹿书院(高等学馆)去念书,这让黑娃内心十分酸楚。
感想
1.嘉轩做事坚定不移,“狠下功夫”的作风,其实也源于母亲之前让他娶妻时的迫切果断(嘉轩不再溺爱母亲给两个孩子买罐罐馍,果断断绝这类吃食)
2.鹿家祖宗的愿望,在鹿子霖这一代更显迫切,鹿兆鹏小小年纪就读到《中庸》,便是一种体现,这也是一种真正的觉醒。
3.黑娃终究还是难以与白鹿两家的孩子“同频共振”,这就是有思想有觉悟的人与普通人的差别,甚至会间接影响到下一代。
第六章概括
仙草又生下牛犊,这之间还生下其他孩子,却都死于同一种原因。
白赵氏知晓这一类病因,每个孩子都用炙烤烧焦的艾叶栽到孩子的脸颊上,以治病症,可最终只有牛犊活了下来。
仙草还期待生一个女孩,而多次坐月子的经历已经让她觉得像平时干活一样普通,竟在无旁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生下一子白灵。
更离谱的是,生子过程中,仙草让嘉轩给她端一杯水,竟让她感动得流下眼泪。
白灵顺利过了四六大关后,夫妻俩琢磨着给她认个干大(干爹),随后找到母亲白赵氏,她当即提议认鹿三为干大。
嘉轩告知鹿三后,让鹿三先思考一阵,鹿三想起了白家对他的种种优待,自己也一直恪尽职守的干活。
而后嘉轩一家人为白灵的满月举行隆重仪式,却没有请来在城里给人看病的冷先生。
十天后,冷先生从城里回来,众人才得知“反正”(革命,造反)了,那天枪声四起,城门也关了。
回村后,冷先生与“白鹿”二人谈起反正之事,还谈到原野上出现白狼的事。
白狼夜里悄无声息的咬死家猪,吸干血液后逃走,全村人只得再夜里点起通明的火把,以驱赶白狼。
嘉轩提出每天派人轮换守夜,鼓动村名修堡,并立下罚规,不遵者见罚。
这一举动得到了村名的极力支持,并成功阻挡了白狼的入侵,让族长嘉轩更加受到村名的拥戴。
自白狼事件后,又传闻朱先生仅凭一张嘴,就解除了从甘肃反扑过来的二十万清军。
朱先生因此被张总督任命为第一高参
一天早晨,朱先生正在全神贯注的晨诵,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不慌不忙说道:“我正在晨诵。”
两位差官只好忍下怒气,等待朱先生,诵读完毕,差官把张总督的亲笔手谕交给朱先生。
信上提到,反正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决一死战。张总督欲请朱先生说服方生退兵,以免生灵涂炭。
朱先生假意拒绝,自己开始行动。
几天后,朱先生亲自步行拜访张总督,两人交谈了一番后,互相吟诗诵别。
方升自推荐他起就对朱先生十分器重,得知朱先生前来,更是盛情款待。
途中,朱先生说害怕巡抚这一身作战戎装,又在饭桌上将盘中剩下的荤菜倒进自带的瓦罐里,说让孩子尝尝。
巡抚这才知朱先生的深意,深感他为民着想的一片苦心。
可巡抚仍然不为所动,一番说辞下,巡抚才答应退兵。
张总督得知这一消息,立刻置办酒席为朱先生庆功,其间,朱先生留下两行短字:
脚放大,发铰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
朱先生还特意为反正后的日子写下一本《乡约》,被白鹿原村名广为传颂。
感想
1.仙草在白家始终是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甚至嘉轩在仙草生子时为她倒一杯水都让她感动得留下眼泪,可见夫妻俩感情是多么的平淡。
2.“反正”一事,是时代改变的开端,也是人们思想改变的开端,从原文可以看出,嘉轩所关心的,是百姓的生活状况,国家今后的状况,而鹿子霖更多的是关心百姓的钱财,这为后文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