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社交,相关的热词一个接一个。
有人享受社交,自然也会有人觉得社交是一种损耗,令其疲惫。于是乎,围绕着「社交」二字 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热词。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这些热词哪个戳中了你?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类呢?
而当「社恐」们还在努力回避陌生人的眼神,努力审视自身言行以免发生“社死”悲剧时,「社牛」却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留下“社恐”们在原地瑟瑟发抖。
而令小编我没想到的是,公司一向热情的用户运营妹子居然也把自己归到「社恐」系列!在我诧异的眼光中,妹子幽幽地说:
“其实许多别人眼里热情、活泼的人也会有社恐的一面。
你们看到的谈笑风生,背后是他们在使出浑身 解数伪装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不瞒大家说,我对人有点过敏。”
既然大家都觉得自己或多或少有点「社恐」症状,作为一个极具科学探究精神的心理科普号,我们自然不会轻轻放过这个话题。什么是「社恐」?需要改变吗?该怎么正确面对呢?
01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当前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对4000多名18~35岁年轻人调研发现,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其中,有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55.6%的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38.3%的人将社恐归咎于性格内向。现在的年轻人为何如此害怕社交?
从医学角度来解释,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在需要与人接触交往的场景下,出现与实际处境明显不相称的恐惧害怕,使当事人的表现在当时的处境中显得很突兀,令人不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实际交际水平。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害怕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在他人面前甚至觉得无地自容,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与社会隔离。
社交恐惧症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到了中年以后,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症状一般会有所缓解。
轻度的社交焦虑或害羞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事实上,在网络中盛行的“社恐”一词拥有更加宽泛的意义——它已成为部分人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的内向、敏感、害羞、自卑、讨好型人格、追求完美主义等特质的自嘲。
只不过有时候自嘲自黑的话说多了,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和自我强化,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02 从现实生活中,走到网络的「社恐」
《2020 独居青年生活洞察报告》显示,64.83%的被调研对象选择通过社交软件结交新朋友,线上交友是不少独居青年们缓解孤独的“必选项”。
然而,线上社交能成为“社恐”青年的解药吗?答案可能正相反。
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曾提出“群体性孤独”的概念:
“让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人们在公司的董事会议上发短信或写邮件,在上课时、听报告时,发短信,网购,浏览脸谱。
甚至有人告诉我一项重要的新技能—— 发短信时如何与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她认为,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性孤独”——我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活在自己的“气泡”中。
而将网络社交视为社交“避风港”的这一部分人群,依然有可能面临“无人点赞”、“已读不回”的新型社交焦虑。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叫“焦点效应”,所谓焦点效应,是指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无人点赞”“已读不回”的线上社交焦虑,其实和线下社交焦虑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
03 社交脱敏:强化「钝感力」关注自己的核心需求
知名度较高的一档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曾经有一道辩题是:“老板明显不喜欢我,我要不要辞职?”
主持人马东在发表看法时,提到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一本书——《钝感力》。
渡边淳一提出:“钝感是一种才能,是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他认为,“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正如马东在节目中提到的:
“钝感力是快速忘却不快的能力;是接受失败,继续挑战的能力;是坦然面对流言的能力;是对嫉妒与嘲讽心怀感激的能力;是对表扬甘之如饴但不得寸进尺的能力。”
你们是否也曾因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而感到羞愧丢脸?被老师点名批评后愤懑不已?和别人产生矛盾后,找不到台阶下,而后疏远?其实,对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需要“钝感”一些。
社交不一定只有一种方式、一种标准,不要惧怕在社交中进行表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钝感”一些,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04 比社交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你的生活方式
林语堂先生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其实,无论你是话多还是话少、是社交牛X症还是社交恐惧症,只要找到一个最舒适的状态,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给他人,这就足够了。
日子总是冷暖自知,别人怎么笑无所谓,只要自己觉得有声有色就行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过是,每个人行走的姿态不一样罢了。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被定义,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