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能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学界,还是在企事业单位,所有高、中、基层职场人士,只要你需要思考和沟通,就会从金字塔原理受益。金字塔结构思考力是领导力的必要素质,本书是训练思考、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金字塔原理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想清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结构),掌握沟通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金字塔能够达到的沟通效果: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第1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1.1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人脑具有对事物进行归类组织的特点。金字塔原理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
①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②找出逻辑关系。
1.2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金字塔采用自上而下、结论现行的模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图1 金字塔结构
1.3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
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①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②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③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关键概念
金字塔原理的4个基本原则:
①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②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③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④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章节小结:金字塔结构采用的方法是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开门见山地亮出结论,根据结论找出相应的各类原因,再将原因进行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这样的表达会更具有逻辑性、易于理解,沟通起来更有效率。】
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2.1 纵向关系
思想:向受众发出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
在纵向方向上,各分支、各层级上的思想,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2.2 横向关系
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以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方式回答读者的疑问。
2.3 序言的结构
序言包括: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回答(Answer)。
冲突因背景而产生,背景和冲突都是读者已知的事实。
序言以讲故事的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将回答的读者最初的疑问。
关键概念
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关系:
①各种思想纵向相关——疑问/回答式对话。
②各种思想横向相关——演绎/归纳(MECE原则)。
③金字塔顶端思想回答的疑问,来自读者已知的事实。
④序言引出读者最初的疑问。
【章节小结:金字塔的结构分为: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序言的叙述方式。写一段序言,需要遵循讲故事的呈现结构: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分级展开的金字塔模式。】
第3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3.1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根据论述的主题,设想可能的疑问并给出答案。
①提出主题思想。
②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③写序言: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
④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⑤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图2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3.2 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列出所有相关要点,找出内在关系提炼总结。
①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②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得出结论。
3.3 初学者注意事项
①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②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③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④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⑤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⑥在关键词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关键概念
构建金字塔:
①确定主题。
②设想疑问。
③给出答案。
④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⑤证实答案。
⑥填写关键句要点。
【章节小结:用自己的话来说,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模式就是先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问一问自己:读者存在哪些疑问(Q)?你的答案(A)是什么?然后和序言相对照。指出其中的背景(S)和冲突(C),以及确定答案(A)的表述是否仍然成立?然后确定读者看到这样的表述会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于是继续沿着金字塔结构向下思考,列出关键句上的问题。】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4.1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序言包括: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读者的疑问(Question)、作者的答案(Answer)。
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S),说明发生的冲突(C),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Q),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A)。
图3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4.1.1 为什么要用讲故事的形式
序言要用讲故事的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
【思考:讲述方式先简单后复杂,由易到难,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温故而知新”。】
4.1.2 为什么要用这种顺序
序言必须采取“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的结构,但具体顺序可根据文章需要自行调整。
4种不同文章风格的序言顺序:
①标准式:背景(S)—冲突(C)—答案(A)。
②开门见山式:答案(A)—背景(S)—冲突(C)。
③突出忧虑式:冲突(C)—背景(S)—答案(A)。
④突出信心式:疑问(Q)—背景(S)—冲突(C)—答案(A)。
4.1.3 什么是背景和冲突
背景:关于文章主题的公认事实。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4.1.4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关键句要点:也称核心观点、一级结论、一级论点、重要结论。关键句要点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图4 关键句要点
4.1.5 序言应当写多长
序言的长度应当确保在你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思考之前,读者和你“站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情况下,序言需要2~3段。
想写出好的序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②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S)、冲突(C)、答案(A)。
③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4.2 序言的常见模式
①发出指示式;②解释做法式;③请求支持式;④比较选择式。
表1 序言结构范例
①我们应该做什么?
1.如何解决问题?
背景 = 做了或想做X/有情况
冲突 = 行不通或不能做/有问题
疑问 = 怎么办?
2.如何得到满意的行动方案?
背景 = 有问题
冲突 = 想要X解决方案
疑问 = 如何得到该解决方案?
3.备选方案
背景 = 想做X
冲突 = 有不同方案可供选择
疑问 = 选哪一种?
4.探讨
背景 = 按照目前流程得到X
冲突 = 对是否需要改变进行了探讨
疑问 = 是否需要改变?
5.建议改变读者并未提出疑问的某一做法
背景 = 我们准备进行X活动
冲突 = 我们有两种选择:(1)与过去一样;(2)作某些改变
疑问 = 哪种是更明智的选择?
②我们是否应该按计划做?
1.该行动方案是否正确?
背景 = 有情况/问题
冲突 = 策划了行动方案
疑问 = 该行动方案是否正确?
2.是否会有问题?
背景 = 有问题,也有解决方案
冲突 = 担心实施时会遇到问题
疑问 = 是否会有问题?
3.解决方案行得通吗?
背景 = 有问题,也有解决方案
冲突 = 测试解决方案
疑问 = 行得通吗?
4.解决方案能否实现目标?
背景 = 策划行动方案
冲突 = 除非能实现Y,否则不打算实施
疑问 = 该方案能否实现Y?
5.项目建议书(B)
背景 = 有问题
冲突 = 希望通过咨询解决问题
疑问 = 你是不是我们要聘请的咨询顾问?
③我们应该如何做?
1.如何做必须做的事情?
背景 = 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X
冲突 = 要做X,必须先做Y
疑问 = 如何做Y?
2.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背景 = 有问题
冲突 = 有解决方案,不知道如何实施
疑问 = 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3.你是如何做某事的?
背景 = 过去有问题
冲突 = 通过做X得以解决
疑问 = 你是如何做X?
4.讲述如何做新事情?
背景 = 必须做X
冲突 = 不知道怎么做?
疑问 = 我们应该怎么做?
5.讲述如何正确做某事
背景 = 目前有系统X
冲突 = 不能正确工作
疑问 = 如何使它正确工作?
6.发出指示
背景 = 我们想做X
冲突 = 我们需要你做Y
疑问 = 我如何做Y?
7.讲述它如何运行
背景 = 有目标
冲突 = 安装系统/流程,以实现目标
疑问 = 它如何运行?
8.项目建议书(A)
背景 = 有问题
冲突 = 希望通过咨询解决问题
疑问 = 你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④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第1号项目进度小结
背景 = 项目建议书说,为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做X
冲突 = 已经做X
疑问 = 你发现什么结果?
2.之后的项目进度小结
背景 = 在上次项目进度小结时我们告诉你X,你说我们下一步应该做Y
冲突 = 已经做Y
疑问 = 你发现什么结果?
关键概念
序言四要素:
①介绍背景(S,Situation)
②指出冲突(C,Complication)
③引发疑问(Q,Question)
④给出答案(A,Answer)
【章节小结:序言看似复杂,实际上就是一种抛砖引玉的过程。在序言中,读者通过了解背景(S)—冲突(C)—疑问(Q)—回答(A),跟随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得出结论。这对于交流和写作有一定理论上的意义。】
第5章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5.1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即三段论推理模式,是一种线性推理过程。位于演绎推理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因此”引出的结论。
图5 演绎推理
5.1.1 演绎推理的步骤
演绎推理的3个步骤:
①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②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③阐述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演绎推理也可以是以下3个步骤:
①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②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③解决问题的方案。
5.1.2 演绎推理的应用
图6 演绎法论述(繁琐复杂)
演绎推理过程繁琐,多数情况下归纳推理会比演绎推理更好理解,但某些情况下更适合用演绎推理:
①读者不关心“如何做”(How),而更关心“为什么”(Why)。
②如果不首先给予解释,读者无法理解需要采取的行动。
建议 尽量将演绎推理放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的层次上。
5.2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将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图7 归纳推理
5.2.1 归纳推理的步骤
用归纳法时,必须具备以下两项主要技能:
①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名词。
②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5.2.2 归纳推理的应用
图8 归纳法论述(简洁清晰)
建议 通常需要将金字塔结构的关键句层次用归纳法组织。
5.3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在演绎推理中,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
在归纳推理中,你通常需要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
关键概念
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推理过程。
归纳推理:是把相似的、具有共同点的思想或相关的行动归类分组。
在关键句要点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
【章节小结:演绎推理是一种继时型的顺序思维,归纳推理是一种同时型的聚合思维。两种思维都非常之必要。在构建金字塔的关键句层次上,宜使用归纳推理,来架构整个金字塔的结构逻辑。而在金字塔的底部,宜使用演绎推理,来详细论述作者的观点。】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
归纳推理的三种组合逻辑:
①步骤(时间)顺序: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②结构(空间)顺序: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③程度(重要性)顺序: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6.1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该组中的思想可以是:①实际的行动步骤或行动性的思想(如建议、目标等);②大脑中隐含的思维过程得出的结论。
图9 时间顺序
方法 ①步骤不宜过多(不超过4~5个),拆分出完整的子步骤,确保每个步骤在同一个层次上。
②假设自己亲自采取行动,并想象其产生的结果,确保步骤的顺序和因果关系是正确的。
③揭示步骤间隐含的逻辑过程。
④强迫自己重新考虑整个过程的做法,能够使你知道如何通过提问检查其他人的思路。
6.2 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图10 结构顺序
方法 ①罗列出所有要点,按照MECE原则重新整合分组。
②根据强调信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分组策略。
③用结构顺序检查思路,将相关因素一一对号入座。
【思考:按照网上已有的逻辑图,将你的相关因素一一对号入座。】
分组的MECE原则:
①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相互排斥,没有重叠。
②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三种划分组织活动的方式:
①根据活动划分,各部分呈现的是逻辑过程(流程),应采用时间顺序。(如研发、生产、市场营销)
②根据地点划分,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如国家东部、国家中西部、国家西部)
③根据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活动的集合划分,那么划分就是一种归类,应采用重要性顺序。(如各事业部、各业务单元,轮胎部、便件部、体育设备部)
6.3 程度顺序
程度顺序:也称重要性顺序,是对一组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物所采用的顺序。
图11 程度顺序
方法 ①确保将所有具有共同特性的问题列入该组。
②在每组中,根据各个问题具有该特性的程度排序——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找不到以上顺序,说明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还不周全。
总结 检查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的步骤:
①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类别)。把每一个句子改写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即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删除定语、状语和补语,只保留动词、名词,删除形容词、副词)。
②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把相匹配或具有共同点的句子合并同类项,组织在一起。
③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关键概念
三种归纳组合逻辑顺序:
①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
②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
③程度顺序:通过按程度或重要性的不同分组得出的思想。
【章节小结:文章介绍了归纳推理的三种组合逻辑:时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这类分组的顺序有助于我们将一组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分门别类,在各个大类里面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选出最有意义的观点呈现给读者。在PPT制作中,这种梳理观点的逻辑很值得借鉴。】
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
在演绎法/归纳法产生新的概括性思想之前,必须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
图12 抽象提炼、总结概括,推动思维发展
7.1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思想的两种表达方式:
①概括行动性思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②概括描述性思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介绍背景、信息),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图13 论证的形式决定概括的过程
7.2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
①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②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③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思考:需要给出具体的结论,而非抽象的逻辑。行动必须要明确具体。】
直接总结行动产生的结果:
①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MECE原则)。
②总结概括的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③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7.3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②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③完成归纳跃进(inductive leap),概括出主题思想。
如果这些语句符合以下要求,就说明这一组思想具有某种共性:
①针对同一类主语。
②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③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关键概念
将行动性思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步骤、流程)排序:
①明确说明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②把能产生相同最终结果的思想合并、归类、分组。
③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排序。
④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将描述性思想(介绍观点、论点、论据、情况、信息)排序:
①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有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合并、分组。
②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③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④检查是否遗漏了任何步骤。
概括各组思想:
①通过说明行动产生的直接结果,概括行动性思想(概括一组行动)。
②通过说明各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相似性,概括描述性思想(概括一组信息)。
寻找思想的共同点:
①各思想是否针对同一类主题。
②各思想是否涉及同一类行动
③各思想是否针对同一类对象。
④各思想是否包含同一类观点。
行动性思想分组:
①发掘每个行动的实质。
②区分行动的不同层次。
③明确说明行动性思想产生的最终结果(效果、目标)。
④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描述性思想分组:
①找出主语、谓语、宾语或含义的共同性。
②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③说明共同性隐含的意义。
【章节小结:行动性思想和描述性思想是概括结论的两种方法。对于金字塔结构,首先要求结论先行。那么,行动性思想就是把行动取得的结果作为结论,描述性思想就是把具有同类特征的含义作为结论。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读者理解。】
第三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解决问题的理想流程如下:
图14 解决问题的理想流程
第8章 界定问题
8.1 界定问题的框架
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你回答以下3个问题: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 + 困扰/困惑)。
②“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R1。
③“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R2。
图15 界定问题的连续分析方法
【思考:现状R1和目标R2之间的一段距离,类似于愿景和现实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张力。这种张力激励我们不断地改进现状,达到目标。不同的是,本书介绍的内容是从逻辑思维表达方面的思考,而《第五项修炼》上强调的是系统的运行模式与我们之间的关系。cf.《第五项修炼》P148】
8.2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①切入点/序幕(Starting Point/Opening Scene):产生问题的具体领域、方面。
②困扰/困惑(Disturbing Event):它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困扰/困惑产生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③现状R1,非期望结果(R1,Undesired Result):你不喜欢该方面正在产生的结果。
④目标R2,期望结果(R2,Desired Result):你希望在该方面得到的结果。
⑤答案:针对问题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
⑥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什么。
【思考:把现状R1当成是机会,利用机会R1期待目标R2发生。】
8.3 发掘读者的疑问
6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各要素如何转换成序言:
图16 确定读者究竟想找到哪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8.4 开始写序言
序言的常见形式:
形式一 我们应该做什么
图17 我们应该做什么
形式二 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图18 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形式三 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
图19 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
形式四 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
图20 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
形式五 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图21 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形式六 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战略
图22 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战略
形式七 我们存在问题吗
图23 我们存在问题吗
关键概念
界定问题:
①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②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困扰/困惑)。
③确定非期望结果(现状,R1)。
④确定期望结果(目标,R2)。
⑤确定是否已经采取了解决问题的行动。
⑥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疑问。
【章节小结:本章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流程的第一步——界定问题。在面对一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确定问题的范围,了解问题的性质及边界条件。为此,我们已经充分准备好回答问题,才能进入到下一步——结构化分析问题。】
第9章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如下:
图24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
9.1 从信息资料入手
外展推理(abduction):在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外展推理的流程:
①提出各种假设。
②设计实验,排除假设。
③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9.2 设计诊断框架
三种结构化分析的方法:
①呈现有形结构(结构顺序)。
②寻找因果关系(步骤顺序)。
③归类分组(程度顺序)。
9.3 使用诊断框架
分析方法:
①建立决策树。
②是非问题分析。
【章节小结:这一章我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并不怎么了解市场营销之类的流程。这一部分内容特别适合销售顾问、战略分析师进行研究,而像我这种门外汉就走马观花看看吧。】
第四篇 演示的逻辑
第10章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10.1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①多级标题法。
- 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 相同的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应使用相同的句型。
-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的精髓。
- 标题与正文应分开考虑。
- 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
- 不要滥用标题。
②下划线法。
- 必须严格使用疑问/回答结构。
- 必须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 必须坚决地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不超过4个论点)和归纳推理(不超过5个论点)的框架内。
③数字编号法。
④行首缩进法。
⑤项目符号法。
10.2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①讲故事。
②承上启下。
③总结各部分内容。
④得出完整结论。
⑤说明下一步行动。
【章节小结:这一部分说明了怎样使用让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去梳理文本段落。对我比较有建设性意见的是,在数字序号之后,还需要用到点划线(-)和着重号(·)来表达。】
第11章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设计PPT演示文稿应掌握以下基本规则:
①文字幻灯片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时应简洁。
②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使用各种图、表或示意图。
③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演示文稿包括两类灯灯片——文字和图表(图、表或示意图),理想的比例是图表占90%,文字占10%,其各自的作用是:
①文字幻灯片: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论点、建议或采取的措施等。
②图表幻灯片:阐明单用文宇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
11.1 设计文字PPT幻灯片
决定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应牢记以下指导性原则:
①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②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③文字应尽量简短。
④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⑤字号应足够大。
⑥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⑦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图25 用幻灯片呈现金字塔中的主要思想(论点)
11.2 设计图表PPT幻灯片
图表幻灯片通常用饼图、条形图、柱状图、曲线图或散点图,表示某一结构或流程的组成部分,或形象地显示数据。图表回答的问题一般分为5类:
①有哪些组成部分?
图26 有哪些组成部分?
②数量如何比较?
- 与总数比较?
- 相互之间比较?
- 随时间变化?
图27 数量如何比较?
③有何变化/如何变化?
图28 有何变化/如何变化?
④各项如何分布?
图29 各项如何分布?
⑤各项之间的相关性?
图30 各项之间的相关性?
11.3 故事梗概
从金字塔结构到演示文稿的方法:
①序言尽量写得详细,把每个你想说的词汇按照你希望的顺序写下来。
②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
③初步决定你准备采用的呈现方法。
④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
⑤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⑥排练,排练,再排练!
【章节小结:作为一个精通PPT的设计者。我觉得制作PPT最重要的其实是演示逻辑。在获得一些相关的文字信息后,PPT的制作首先需要考虑到字里行间的逻辑含义,以及如何把这些逻辑关系用可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次,才是考虑整体的配色风格,具体的元素设计,和表达给观众的氛围。】
第12章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12.1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
12.2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做到条理清晰的有效方法是,强迫自己想象各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 书评
众所周知,金字塔原理是一种很棒的逻辑,它的基本要义在于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学习金字塔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文章结构,看清层次。
金字塔原理厘清表达的思考方式。金字塔结构能将重要且抽象的结论放在前面,而把冗长且复杂的理由陈述放在后面。比如说,写一篇序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SCQA结构(背景—冲突—疑问—回答),即先介绍读者熟悉的背景,说明其中发生的冲突,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针对疑问给出答案。
金字塔原理组织思考的逻辑顺序。金字塔原理能够将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或程度顺序进行归类分组。之前我在帮客户梳理PPT长段落中,就应用到了这一方法。这一点非常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长难句。首先,需要梳理语句的层次,把不重要的语句剔除出去,留下揭示结论主旨的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句子的属性,将相似语句归到同一类属性里面;最后。总结概括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找出关键句。
金字塔原理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式。这一部分讲了很多战略分析工具,不太适合我,但很适用于战略分析师、咨询顾问或市场研究专业人员。比如像决策树、是非问题分析之类都专业诊断工具,能帮助作出更好的决策。
金字塔原理呈现PPT的演示逻辑。我以前帮客户做过一段时间的PPT。就我而言,PPT最重要的不是排版设计的美观,而应该是文章的逻辑结构。那么怎样形成一份具有完美逻辑结构的PPT呢?一个好的方法就是金字塔原理。运用金字塔原理,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接受你的思想,迅速抓住演讲者的重点。这在我的一些PPT制作案例中都有体现。
总之,金字塔原理是一个好用的梳理逻辑层次的工具。《金字塔原理》一书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不过,作者在行文上稍有欠佳。作者还出版了《金字塔原理2》实用训练手册,但是上面大都是关于商业和销售方面的案例,对我似乎也不大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