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看了两本村上春树的书,上瘾了。第一本是旅行随笔《假如真有时光机》,今年五月份才出版的新书。第二本是游记《边境·近境》,好像是2011年出版的。
其实我不太分得清旅行随笔和游记的区别,基本上我觉得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或许还是有些区别之处,否则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之说呢?
我觉得这也应该算是世界复杂性的表现之一(对个人来说。我的口头禅是:这世界太复杂了。呵呵!)。
之前村上的小说读的不算多,长篇诸如《挪威的森林》、《天黑以后》、《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寻羊冒险记》等等。短篇也不多,大约就《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神的孩子全跳舞》和《东京奇谭集》这三本,两三个月前看的吧,具体时间忘记了。哦,不对,应该还有最早在旧书摊上买的短篇小说集《再袭面包店》和《开往中国的小船》。好像很多年前的事。不过那时完全还不知道村上春树是谁,读完至今,除了隐约一点印象之外,几乎全想不起来。
总的来说,无论长短篇,读完对我触动都不大,或者可以说,没怎么读到心坎里去。我想,多半是我个人的原因。或许是我迄今为止人生经历的平淡乏味,或许是思想的平庸迟钝,总之从未体味到村上作品的精妙奇特之处,既白白浪费不少时间,更辜负了村上先生的良苦用心。
从《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和《神的孩子全跳舞》这两本书,我开始读出村上作品的隽永意味,读出那些质朴平实的语言背后,蕴含的简单又深刻的东西。如同一杯酒下肚,馥郁的芳香逐渐从唇齿间弥散开来……
尤其《神的孩子全跳舞》这本以1995年阪神大地震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每一篇都或多或少引起我内心深处一场地震。这么说毫不夸张。我不知道这样的结果该归结为我读书开始用心了,还是人生阅历的增加,反正第一次和作品产生了共鸣。
这两天开始买来《刺杀骑士团长》读,读了第一部的前4章节,对一些东西的理解仍然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还如同在迷雾中。我想我会用心将它读完,定然会有自己的收获。
若时间充裕,还想重读之前读过的,但这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确实,这世界上没读过的好书太多,每读完一本,就想读一本全新的。这也让我更珍惜每一本手头上的书,既然知道再次重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定既过眼又过心,用心品味。
以上是读村上先生作品之余的一些感受,杂乱零碎,或许于人无益,对自己,也是一些小小收获吧,也算多少没有辜负村上先生的辛苦。
写本文的初衷是为了将开篇提到的两本书大致总结一下,写着写着就“跑偏”了,算了,既不想纠正,也实在无从纠起了。就这么无章法无目的继续诌下去吧。
我想有一点其实是我想说的,那就是和小说相比,我更喜欢散文、随笔、游记这一类的作品。原谅我文学方面知识浅薄,我实在分不清以上三者的区别联系,只是觉得,最起码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三者都是真实的,对我而言,无论什么体裁,只要是真实的,就已足够。
我这么说或许会遭到绝大多数人反驳,因为毕竟让村上先生在文学上获得声誉和地位的,毋庸置疑是他的小说作品。而小说理所应当是作家的主业。以上提到的三种文学类型,更好像是作家的副业。
但实话说,无论怎么辩驳,有一样你得承认,书作为作品,对作家本人的意义和对读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作家的意义我不知道,但对读者,具体到我个人头上,其实就一点:真实的意义大于虚构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感动和触动我的,是人类真实的喜怒哀乐。
另外,小说毕竟是小说,我觉得它们和现实之间,终究是隔着一层虚构的东西,而虚构的东西,即使再真,也难免让人觉得夹杂着假的成分。人是不会百分之百相信小说的,正像人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会说,别太当真,编出来的故事而已。所以人和小说之间是有隔膜的,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但读散文随笔,你直面的就是作家的生活,这中间不再隔着小说中那些令人难解的故事情节,晦涩的隐喻,虚构的因素,文字成为最简单直接的工具,通过它,作家呈现给你他愿意坦诚的一切,他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触手可及。这时候的作家毫无遮掩,毫发毕现,仿佛一下与读者近在咫尺了。
在这样的文字里,你可以看到褪去名人光环,饱食人间烟火的作为普通人的村上,幽默风趣,天真可爱,会哭会笑会毒舌八卦,悠悠然过着平凡日子,走着平凡之路。
不过,关于小说,再补充一点,对比长篇,我比较偏爱短篇。短是浓缩的精华吧。长篇读起来费时费力,看着后面忘着前面,对我这样记性不好,理解能力差的人更是够呛。不过长篇短篇各有各的优点,每个人也各有各的喜好,至于看长看短,还是读者本人说了算。
其实即使我自己,因为村上的缘故,也慢慢对小说有了很大改观,还是越来越喜欢小说了。只是,目前仍然更偏爱散文随笔游记这一类,大概还是我比较好奇和感兴趣作家本人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