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深度思考?

背景

熟悉传播学的朋友,一定知道一条基本原则:对于任何事情,我们要尽量关注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因为事实判断是确凿的,能够达成共识;而价值判断是依赖于视角和立场的,可以有多种解读。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是相反的: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模糊了两者的局限,被预设了立场,然后打包、封装起来,喂给我们。

为什么我们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构成我们思维的信息,从源头开始就是有偏差的。

思考走捷径导致→如同我在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中所说的:社会永远呈现金字塔结构。为了稳定大众,减少可能发生的麻烦,使社会阶层更牢固,让下层「头脑简单」,就是最好的策略。

独立思考目的|追求自己的内心,不被别人牵着走。

独立思考三个层次|内在,信息,群体。

内在|动机性推理:1.预设立场(就是长期信息的堆积,塑造你的价值观和认知,而为会导致先入为主)2.证实偏见(我们会更倾向于接受和相信「正面证据」,也就是支持我们固有观点的证据。)3.合理化。(最后,当我们不得已接触到「反面证据」时,会怎么做呢?心理学家说:我们会将其「合理化」,用各种理由来解释它,给它一个合理的原因。认知偏差)

信息|1.用“事情”推出“价值”(中国教育不好,所以要大量经济投入)2.情绪化(背景:我们的大脑有两个系统,分别是负责情绪处理的边缘系统,以及负责理性的新皮层。这两个系统是相互颉颃的。也就是说,当边缘系统活跃时,新皮层就会被抑制。我们可能就会在情绪的操控下,盲从、盲信,作出冲动的决策和判断。)所以很多文章利用情绪化字眼→减少我们的理智推论,而达到目的。

常见的情绪干预手法有哪些呢?

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

高代入感的经历和故事;

细节描绘和镜头特写;

煽动性强的断言、反问、呼吁和感叹;

观点|1.挑你喜欢的,只告诉你是什么,而没有怎么做,为什么(他为什么身体好,因为他自律。为什么他会成功,因为他抓住了时机)(这就是大多数文章的写法:一个观点,加几个故事,再一个观点,再几个故事……最后提炼总结一下:为了……你要……;只有……才能……。)

群体|我们身在任何一个圈子里,都会被赋予一种身份认同 —— 无论这个圈子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是广阔的,还是小众的。

这种身份认同会塑造我们,影响我们,规范我们,让我们朝着「一致」去行动。

这就是「圈子效应」。

对内寻求一致 —— 作出共同的行为,增强彼此间的归属感、身份认同和联结;对外寻求差异 —— 通过营造「不同」,跟其他人拉开差距,从而获得「我们比你们强」的优越感。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所处的群体,都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干预着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进行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