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找抽的旋舞

原创 李大叔 清江风情 7月17日

每天早晨和傍晚,在恩施城区的小广场上,全民健身活动最集中地体现在广场舞大妈的身影中,打羽毛球的、跳绳的、踢毽子的、打太极的……自得其乐。

嬉戏的儿童穿梭其间,少年脚踏滑轮风驰电掣,可得要当心广场上打陀螺的长鞭误伤人啊!

同住一个小区的儿时同学宝丫头,他所住的楼栋面对着土桥广场,每次见面就诉苦,最烦广场上打陀螺的声响,“啪啪啪……”抽打声和中空陀螺呜咽的蜂鸣声,经久不息,声声嘈杂,常常影响到居民休息睡眠。

我有时散步到土桥广场,心动,看的眼馋手痒,上去抽上几鞭,感觉并非轻松。现在玩的陀螺不能与儿时的陀螺相提并论。且不说体积增大,重量也不等。

广场上最轻的陀螺也有两公斤,一般都在五公斤左右,最重的还有十五公斤的。陀螺样式繁多,有木制的、铜削的、铸铁的,尤其是各式的陀螺底部都镶上了活动滚珠,减少了摩擦,加大了旋转力。三四个人挥舞着两米多长的鞭子,围着个大陀螺,抽上去感到鞭鞭有力,旋转如飞。

打陀螺如今已成为市民青睐的一种健身方式,每日挥鞭一小时,据说不仅能治颈椎病和腰椎病,还能减肥,不少年轻人也逐渐加入其中。当然,打陀螺健身的时间,还是不要影响到居民正常的睡眠休息,以不扰民为宜。

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抽劈。现代已有各样的材质与形状出现。

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并无详细记录可供查考,至于陀螺这个名词,直至明朝才正式出现。每个地方对陀螺的称呼因方言的原因,而各不相同,在武陵山区一带,方言叫法是:嘚螺。

那年八月份,我们几个同学三十年聚会后,几个有闲或顺路的同学相约到坪坝营避暑。将行李放到树屋宾馆后,寻找到原林场边的餐馆,吃了顿原汁原味的土家特色晚餐。

天色已晚,混在休闲的人群中随意散步。在篝火小广场上,眼尖的“绿蚊子”同学突然两眼镜片放光,瞧见一对当地的母女。那小女孩三四岁的样子,头扎两条冲天羊角辫,手里拿的正是“嘚螺”。

一番甜言蜜语的忽悠下,“绿蚊子”同学得意洋洋骗得“嘚螺”在手。熟练地用鞭绳缠绕,用力抽绳,摔鞭抛出,“嘚螺”便落在地面直立旋转起来。抖擞精神,用鞭子顺势抽打,“啪啪啪……”

正玩得不亦乐乎时,一只纤纤玉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从一侧夺过“绿蚊子”同学飞扬的绳鞭。正是亲爱的张书记出手了!兴致勃勃,姿态优雅,一顿操作猛如虎,可惜一眼就看得出技术一般。

一帮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围着一个小小的“嘚螺”,引得路过游人不禁驻足旁观,以为稀奇。

一旁另一位祸水级美女谷同学眼热不已,趁张书记稍歇,抓过绳鞭也来过一把瘾。别看已经是当外婆的人了,谷美女任然风采依旧,不失当年体育健将本色。

在不断的央求下,同学卢总总算获得同情,结果编绳,艰难地躬下腰来,挺着稍显发福的身板,尽情玩耍,得心应手。

急坏了一旁的“涛哥”同学,虽是一幅弥勒佛的模样,却没能抢得先机,只得不停地妄加评论,指手画脚。

爱热闹的“情总”同学,抓耳挠腮,围着“嘚螺”场边绕圈,无从下手,如狗子过不得河般。

年近半百,风采不复当年的“马牛娃儿”班长,乐呵呵地一会儿举起手机拍几张,一会儿又埋头猛发微信,忙得不亦乐乎。

在我的镜头下,留下一张张一群老小孩焕发童真的笑颜,弥足珍贵。

陀螺的种类很多,玩法也有不同,跑、跳、撞、叠,随心所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更多的创意玩法,看你的!

60后的我们,都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玩的陀螺,那小小的陀螺在那个玩具稀缺的年代,带给了我们无数的欢乐。现在市场上有了造型各异,材料各异的小陀螺,但是好像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

我们那时候做的陀螺都是木头的,而且是自己用斧头、镰刀或菜刀,一刀一刀地削出来的。

首先,选材质地要好,质密结实不容易损坏,而且好制作。我们那时候很重要的一项家务活儿就是锯柴、劈柴,找一根结实的杂木柴棒,然后在柴棒顶端利用圆形直径,找出圆心。视柴棒粗细,在适当距离开始削。制作的时候,一定要留够长的握柄,避免割到手。削的时候要旋转柴棒,以便掌握陀螺的重心,避免做出一颗偏心的陀螺。削制时要注意到陀螺的形状,就像子弹头一样。

接着就是整修陀螺,当陀螺基本形状完成后,即可修正顶端。陀螺顶端可以削成微突装,然后将削制完成的陀螺锯下来。锯下来的陀螺可在磨刀石上作最后的打磨,如果削制过程中,重心稍偏,也可以补救。

这里面的技术活儿是必须削得对称,要不然中心偏离转得不顺。其次,就是将图钉、钢钉或者铁钉钉入陀螺的尖底部,这样才旋转得快而且磨损小。钉的时候用力适当,而且不能偏,否则就会把木头弄裂了。

我们男孩子的手中一般都会有好几个陀螺,大的小的,制作工艺水平也是千奇百怪。其实玩陀螺除了陀螺好之外,还得有好用的绳鞭,否则事倍功半。

而打陀螺的绳鞭则要结实,且不会滑动。那时的绳鞭大多用粗布条做的,绑在手柄上,打起陀螺也不太响。手握的柄部大多是指粗的竹竿。奢侈点的绳鞭则是用灯芯线或细麻绳做的。

为了好看也有精心装饰打扮的,从满街的标语撕下一块红纸,放在水中寖泡出红汁,涂在陀螺上,再找点石灰画上条纹,或找些其他色料,涂得色彩斑斓,转起来五颜六色的。有的时候将颜色间隔开涂抹,随着陀螺的旋转速度不同,其颜色也是大不一样的。

木制的陀螺形状像弹头,用绳子从尖脚绕向上部,再以尖脚向地抛下,快速抽拉绳子,陀螺就会直立旋转。当然,转着转着就要停下来的,要用鞭子不断地去抽打,那东西就会越转越快,越转越欢。

那时候的上学路上,容美镇青石板的街道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孩子们抽陀螺的身影,在陀螺的颈部缠上几圈,然后靠到地面,鞭子一扬,陀螺就听话似的转了起来,接着“啪啪啪……”地抽,只要不倒在路边“死”掉,甭管它,你就一鞭一鞭的跟着,往学校的方向撵。

有的同学两手一搓,往空中一抛,落到地面上的时候,赶紧抽一鞭子,很快就平稳了。有的同学干脆丢在地上,找准部位一抽,它就乖乖的爬起来直转。

课间休息时,教室的周围,学习的操场上,常常是笑声一片。放学回家的路上,大家一起追着打,在容美镇小巷街道上,汽车很少,安全得很。玩陀螺的基本功是鞭子的使用,绳鞭抽打有力,技巧就是要加给旋转的力矩,乐趣就在陀螺继续转动不倒,旋舞妖娆。

如今我们都早已步入中年,还在忙忙碌碌,为生计奔波。有时想想,我们正是像陀螺一样,一天到晚转个不停,只是没有一个叫累的,这大概因了童年的快乐,生活才一直快乐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轮到我们做了别人的父母了,平时工作忙,压力也大,对于童年的记忆已经模糊了,现在坐在电脑前,翻开童年的记忆时,在脑海里不断闪过的画面,零零碎碎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陀螺,找抽的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