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这样好,怎么可能只展现「中年焦虑」?

听说过“装台”吗?

对很多人来说,这也许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行当。

但其实也没多高深,就是字面意思。

装,搭建;台,舞台。

装台,干的就是装备舞台,搭台、架灯、布光、置景、装箱都是他们手里的活儿。

虽然是个“下苦”的工作,可按男主刁大顺的说法,也算是“离艺术最近的职业。”

可即使离得近,干的依旧是体力活,把他们这群装台人算作是“艺术工作的参与者”的话,怎么想都透着一股尴尬。

可就是这份尴尬,才让你在生活的缝隙里,瞧见这群原本“不足为外人道”的小人物的生活。

才有了这出,在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中上演的人间温情大戏——

《装台》

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陈彦的同名小说。

半个城中村,一群装台人,几场喜乐哀愁,作家陈彦的笔下上演着的悲欢离合和酸甜苦辣,在《装台》这部剧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是的,这剧的主角,是装台人。

我知道,但凡要把“平民”搬上舞台,似乎后面还总喜欢跟着“英雄”一词。

平民英雄。

这样的影视形象我们看得不少。救死扶伤的志愿者,舍己为人的流浪汉,为爱献身的天才邻居,偏执木讷的银行保安……似乎普通人如果不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都不配被太多的言语提及。

可“英雄”太少。

这世上看见的看不见的,大多还是些没什么大成就的普通人。

比如半生坎坷的刁大顺,比如漂泊异乡的蔡素芬,比如一心攒钱娶媳妇的墩墩,比如刁钻奸猾却爱妻的铁主任……

这是《装台》的最大优点。

不讲大英雄,只说小人物。

不同于其他都市剧里的香车宝马、男欢女爱,这部剧就是用平实甚至有点俏皮的口语,犀利地讲着最真实的生活,有苦难、有喧闹、有治愈。

说得那么夸张,真有那么神?

先来看评分。

豆瓣8.4

知乎8.5

这已经是开播近两周后的成绩。

看过剧的观众,几乎都给出了超高的评价:

“多年不见的好作品。”

但和这部剧的内容比起来,评分什么的,是最不值一提的。

为了凸显原著中的“年代感”,剧中人都说陕普。随时随地蹦出来的方言台词,更让这部剧充满烟火气息。

哪怕你听不懂,看着剧中人的语气神情,也能品出那味儿。

剧中不仅还原了城中村的生活环境:

狭窄的巷子里灯牌林立、电线乱搭,一辆三轮开过,旁边的人得纷纷让道。小吃摊儿一个挨着一个,路边用砖头搭起的水槽也布满污渍,红底黄白字的简陋招牌,水泥砖头裸露的楼面......整条巷子最新的,永远是更新换代超快的手机门面。

虽然有些脏乱差,可我看见那热腾腾的本土气息和生生不息的人气,心里才算真踏实了。

这部剧还着重表现了陕西美食。

锅贴、凉粉、酸菜、炒米、春卷、醪糟、炸盒子、三原熏鸡、酸汤饺子......几根裤带面,几匙红艳艳的辣椒,再来一勺黄腾腾的热油,浇上后所发出的“滋啦”声,隔着屏幕仿佛都让人嗅到了面和热油碰撞后,让人蠢蠢欲动的香气。

吃饭用大盆、油泼面配蒜、蹲着就热吃,干饭人这样才吃得香嘛!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的这句话,一针见血点出了一部真正现实题材作品的特质。

环境,人物。

环境有了,一部剧能不能出彩,主要还是看人物。

《装台》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张嘉益和闫妮两口子的对手戏。

刁大顺(张嘉益 饰)是一群装台人的头儿。

总是佝偻着背,头发里掺杂着白发,一看,就不富裕。

请人吃饭,永远是把人拉到二代开的面馆,总能得份免费送的小菜。

“我们得把工钱拿上了,老八烤肉算个啥嘛,我就请你两口子吃一回那阿根廷烤肉。”

虽然抠门,但话说得漂亮。

可别看他看抠,在剧团刁大顺却是个时刻关照别人的热心老大哥。

兄弟惹祸,他扛着;兄弟没钱,他垫着;兄弟出事,他帮着......老实仗义、说话算话、重情重义,在市井里摸爬滚打的人的圆滑世故他也不缺,这也是那群人服他的原因。

可再怎么着,还是个小人物。

小人物,能力变小了,日子也过得磕磕绊绊。

结了两次婚,一婚老婆跑了,留下个泼辣到让他发怵的独女;二婚老婆病逝,留下个和他没啥血缘关系的继女。两个女儿,一个刁蛮任性,一个也不亲近,刁大顺的生活里总摆脱不了一个“累”字。

换一个人,说不定早就扛不住了,又或者,变得怨天尤人。

可刁大顺没有。

他身上有一种矛盾又自洽的安贫乐道的智慧。哪怕生活一地鸡毛,他依然一往无前。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里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用在刁大顺身上也极合适。

他叫“大顺”,可日子连“小顺”都算不上。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小人物在一个机变百出的世界上的笨拙,他永远在疯狂地手忙脚乱地应付八方风雨。

他一点也不高大,他是低的、小的、卑微的、窝囊的,你总以为他会在哪里地方倒下去。

可这个人竟然不听招呼不听安排,他竟然在一次次理当被世界碾成纸片的时候,又一次次晃晃悠悠地又站了起来。

生活苦,但即使是一瓶几毛钱的汽水,也能让他“美得很”。

只因为,他足够坚韧。

但又不只是坚韧,他自有一套行事准则——做个好人,存点好心,行些好事。他在被世俗压迫、被社会打磨之后,还能对身边人施于最大的温情和善意。

所以苦了大半辈子之后,时来运转,天上掉下个俏媳妇儿。

不对,应该是他自己“撞”来的。

他骑着破三轮出门,不小心擦到前面一个姑娘的脚。伤势不重,他又抠门,索性就把人带回家小心伺候。一来二去两人看上眼了,就把证领了。

当误会刁菊花的身份时,平时低眉顺眼的她当场收拾行李走人。可得知菊花是大顺的闺女,她也可以马上顺着台阶下来。

就这么一个转身窃喜的细节,就将一个看似柔弱实则有主见的人物立起来了。

人物生动而立体,所有的特质被演员、编剧、导演合力藏在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角落,却在娓娓道来时,顺理成章地带给你后劲十足的反转。

这是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但也不仅在于此。

《装台》的故事,本身就不轻松。

哪怕中间穿插着许多让人扑哧一笑的点,但你别忘了,这首先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

每个角色,都藏满了故事。很多细节,无一不刻画了中年人的焦虑——

装台人干活卖力,每个人都活得很认真,可还是无法避免在被骗和讨债中反复横跳。刁大顺总说自己好歹是个城里人,可为了讨工钱也能抹开面子直接带着铺盖上铁主任家。

中年人不是没有自尊,而是有时候,有些东西比面子大了去了。

大雀儿为给孩子治病要么不吃早饭,要么抠抠搜搜一碗面吃完再也舍不得添。还总加夜班,因为太抠被人取笑“包二奶”也不辩解。难得开口请顺子吃饭,也只舍得蹲在街边吃面,自己饭量大吃不饱,还用馍馍找补。

也许在有些人眼中他活得不体面,但至少在他家人眼里,他活得高大。

墩墩一门心思攒钱娶媳妇,可依旧负担不起年年上涨的礼金。好不容易遇上在农村红白喜事上演出的秦海璐,漂亮还不要他出礼金,却得不到家人的认可。

你说,一个人的婚姻到底该让多少人满意才行呢?

装台人,明明就是一个出卖苦力,被人忽视轻贱的工作。到了他们自己口中,却成了“吃秦腔团的粮”的人,可明明连秦腔都已经快成这社会的边缘艺术。

这样的“虚荣心”里,有些人看到的是“要面子”,我看到的却是小人物的心酸与无奈。

铁主任虽然混得还不错,他也焦虑。

妻子丹姐一心只想唱秦腔,可这样古老的艺术已经没多少人愿意听了。你瞧他看着在茶馆唱戏的丹姐背影,你敢说他每给装台人拉一次活,心里就没想过“要让丹姐有地方唱秦腔”?

刀子嘴的刁菊花面对父亲老去的事实,也总有抹不开面子的关心。卖酒的谭总那番对刁菊花掏心窝子的话,既是开导,难道不也体现了另一种中年困境吗?

可若是只讲“焦虑”,这部剧就不值得我花费这么多心思了。

真实的底层生活,便是像片中一样,苦乐参半的。

刁大顺虽然会说他们这群装台人时“吃秦腔团的粮”的人,但也会说这是个“下苦”的活,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舞台上的“角儿”吗?

他知道的。

可就像他的口头禅说的,“其实这人呀,就是你给我装台,我给你装台”所言,为人装台,也是一种人生表演。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角儿”。

在人生的舞台上,这个负重而行的男人,活得敞亮,活得通透,活得有人情味儿。

陈彦曾写道,刁大顺“不因自己生命渺小,而放弃对其他生命的温暖、托举与责任”。这是他的可爱之处,亦是他的不普通之处。

灯光亮起,大幕拉开,这个平凡的人因那一份“普通里的不普通”,在此被照亮。

这样内有乾坤的戏,真的不能错过。

在这流量剧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些悬浮的作品,那些卑微又坚韧的命运,那些坦荡善良的装台人,这样平凡的俗世生活才更值得书写。

普通人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世俗平等精神,也越来越需要确认。这样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展现的对底层人物顽强的生命力的人文关怀的剧集,越多才越好。

芒果TV这次选剧的眼光真的不错。

我原以为芒果TV只适合年轻人,毕竟之前看过的大部分剧集都只适合消遣,看过即忘。

但这次他们竟然选择了这样一部剧,在诧异的同时,我有个大胆预测,也许2021年芒果TV电视剧将迎来小爆发也说不定呢?

我等着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它这样好,怎么可能只展现「中年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