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6升级到7性能,MySQL性能优化(七):其它优化

一:数据库配置优化

mysql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很多配置参数,一般都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特性和硬件情况对mysql做配置优化,windows配置文件为my.ini,linux为my.cnf

常用的优化配置变量如下:# 端口

port=3306

# 关闭查询缓存

query_cache_type=0

query_cache_size=0

# 内存是影响数据库性能的重要资源,也是mysql性能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64M

innodb_buffer_pool_size=1G

innodb_log_buffer_size=1MB

# 并发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1000

binlog_cache_size=4M

key_buffer_size=16MB

bulk_insert_buffer_size=8MB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query_cache_type : 如果全部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建议为0,如果使用MyISAM 存储引擎,建议为2,同时在SQL语句中显式控制是否是哟你gquery cache

query_cache_size: 根据 命中率(Qcache_hits/(Qcache_hits+Qcache_inserts)*100))进行调整,一般不建议太大,256MB可能已经差不多了,大型的配置型静态数据可适当调大

binlog_cache_size: 一般环境2MB~4MB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事务较大且写入频繁的数据库环境可以适当调大,但不建议超过32MB

key_buffer_size: key_buffer_size 参数用来设置用于缓存 MyISAM存储引擎中索引文件的内存区域大小。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内存,这个缓存区域最好是能够存放下我们所有的 MyISAM 引擎表的所有索引,以尽可能提高性能。此外,当我们在使用MyISAM 存储的时候有一个及其重要的点需要注意,由于 MyISAM 引擎的特性限制了他仅仅只会缓存索引块到内存中,而不会缓存表数据库块。所以,我们的 SQL 一定要尽可能让过滤条件都在索引中,以便让缓存帮助我们提高查询效率。如果不使用MyISAM存储引擎,16MB足以,用来缓存一些系统表信息等。如果使用 MyISAM存储引擎,在内存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所有索引放入内存,简单来说就是“越大越好”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如果经常性的需要使用批量插入的特殊语句(上面有说明)来插入数据,可以适当调大该参数至16MB~32MB,不建议继续增大,某人8MB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用来设置用于缓存 InnoDB 索引及数据块的内存区域大小,类似于 MyISAM 存储引擎的 key_buffer_size 参数。如果不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可以不用调整这个参数,如果需要使用,在内存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所有的InnoDB数据文件存放如内存中,同样将但来说也是“越大越好”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一般的数据库建议调整到8MB~16MB,如果表特别多,可以调整到32MB,可以根据error log中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增大

innodb_log_buffer_size: InnoDB 存储引擎的事务日志所使用的缓冲区。默认是1MB,系的如频繁的系统可适当增大至4MB~8MB。当然如上面介绍所说,这个参数实际上还和另外的flush参数相关。一般来说不建议超过32MB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根据以往的经验,重启恢复的数据如果要超过1GB的话,启动速度会比较慢,几乎难以接受,所以建议不大于 1GB/innodb_buffer_pool_size(GB)*100 这个值。当然,如果你能够忍受启动时间比较长,而且希望尽量减少内存至磁盘的flush,可以将这个值调整到90,但不建议超过90

开启查询缓存后在同样的查询条件以及数据情况下,会直接在缓存中返回结果。这里的查询条件包括查询本身、当前要查询的数据库、客户端协议版本号等一些可能影响结果的信息。因此任何两个查询在任何字符上的不同都会导致缓存不命中。此外,如果查询中包含任何用户自定义函数、存储函数、用户变量、临时表、Mysql库中的系统表,其查询结果也不会被缓存。缓存建立之后,Mysql的查询缓存系统会跟踪查询中涉及的每张表,如果这些表(数据或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和这张表相关的所有缓存数据都将失效。

缓存虽然能够提升数据库的查询性能,但是缓存同时也带来了额外的开销,每次查询后都要做一次缓存操作,失效后还要销毁。 因此,开启缓存查询要谨慎,尤其对于写密集的应用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开启,要注意合理控制缓存空间大小,一般来说其大小设置为几十MB比较合适。此外,还可以通过sql_cache和sql_no_cache来控制某个查询语句是否需要缓存:SELECT SQL_NO_CACHE * FROM tbl_user WHERE email = ‘[email protected]’;

二:读写分离

如果数据库压力很大,一台服务器支撑不了,那么可以使用mysql的主从复制实现多台服务器同步,将数据库的压力分散到多台数据库服务器上。将增删改交给master执行,查询交给slaver查询。

一个主服务器承担更新操作,多台服务器承担查询操作,主从之间通过复制实现数据同步。多台服务器一方面用来保证可用性,另一方面可以创建不同的索引来满足不同的查询

三:应用程序优化

由于数据库服务器本身的性能局限,就必须对前台应用进行一些优化,减少数据库的压力。使用数据库连接池

减少对mysql的访问

能够一次连接就能提取所有结果的,就不用两次连接,例如批量插入、批量更新

多表连接的性能很低,特别是连接的表比较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分为多个sql查询,然后使用应用程序组装成想要的数据格式,这是解决多表连接查询性能低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数据库缓存,例如mybatis默认开启缓存的

增加缓存层,如redis,memcache, elasticsearch

四:mysql服务器硬件升级

五:定时清除不需要的数据,定时进行碎片整理(MYISAM)

六:对MySQL所在的linux服务器进行参数优化

/etc/sysctl.conf

/etc/security/limit.conf

/etc/fstab

你可能感兴趣的:(mysql6升级到7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