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熬不下去了

人生没有完美,何必过得那么累。你拥有放弃的权利,不怪你,别把自己熬坏了。


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但它并不具有普适性,正如“忍下去”与“熬下去”不同。“忍”好比水在沸腾,多少有些动力和精神;“熬”就是锅里熬干,把精神底气都耗光。

摔疼或牙疼,“忍忍就过去了”;各种紧张备考,“坚持就过去了”;人生遇到困境,“咬牙就过去了”。在很多人眼里,一切问题似乎都能过去。即使畏难也不能放弃,是书本交给我们的知识品格。但万事非如此,少数情况是宁愿孩子说“不”,还是劝其再忍忍。作为人生主角的你呢,又作何感想?

人都会遇到逆境。打鸡血刚开始有用,熬多了也就免疫了。药不对症,可能加重病情,也可能耽误宝贵的就诊医治,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一页满分试卷、一张毕业证书、一个荣誉奖杯,一份项目提成、一个工作饭碗……在熬不下去的处境,这些身外之物到底有多重要?很多时候,自己体会到的“熬”,在别人眼里还是“忍”。

我和大学好友是同年毕业。有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加班,他微信问方不方便聊聊。我说,得等回家联系。到家都快12点了。他拨来电话,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

原来,他这两年不是辛苦,而是过得特别辛苦。任务多,压力大,他性子里又很认真。才一年多时间,电脑硬盘里就存了40多个文件夹的项目资料,我光想想就头皮发麻。问他,做得过来吗。他说,做不完。我问,假设是老员工呢。他说,也做不完。又问,那你怎么交差的。他说,捡最急的做,天天熬夜,周末加班……我打趣地问,发量还坚挺吗?他说,每次洗头发都是一把一把地掉。

他说,他想辞职。

这才是今晚话题的主旨句。

在此之前,他先给家里通了电话,告诉家人“熬不下去了”。令人费解的是,妈妈说“辞了没收入,不划算”。大吵几句后挂掉电话,躲在办公室的储物室里,越想越生气,最后忍不住哭了。等心情平复一点,这才给我打了电话。

其实,同龄人都能理解他的感受,我沉默了几秒钟,告诉他“想辞就辞吧,在哪儿不是工作,没必要‘熬’”。工作挣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我们往往压榨生活而供给工作。工作是越来越壮实,生活是越来越病态“年轻时拼命挣钱,老了用药养命”,这句话不说说而已,精神抑郁、身体垮掉甚至丢掉性命的新闻屡见不鲜

并没有劝他“再坚持一下”、“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别人也是这样过来的”等之类的话,因为我知道,一个人是到了怎样熬不下去的境地才会吐露他内心艰难的声音。此刻的他如此低落,妈妈并没有对他离职想法的理解与支持,没想到家人更在意工作的得来不易和稳定前途,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武汉硕士跳楼事件引发的反思——周围同学、朋友乃至家人,都以“前途”为由来劝慰“忍耐”,“挺几个月,毕业就好了”。已处在崩溃边缘的他又何尝在乎一纸证书。

甘肃女孩跳楼事件引发的反思——家人没及时转校或帮其休假,及时远离恶源和切断校园议论,反而继续留在原来学校。已处在崩溃边缘的她又何尝不厌恶那个环境。

在文章《中国四分之一的女性,都遇见过安嘉和》中,影评人独立鱼推荐了纪录片《中国反家暴纪事》。他认为“家庭暴力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最终无法忍受家暴时,当事人就由受害者转变为罪犯。“很多人习得无助,是因为亲情的牵绊”,不断反抗和逃脱,最终又回到了罪恶的环境里。很多受害者为了父母的面子,在亲人的劝说下,默默忍受,正如受害者杨某某的亲生父母所说——“他打你,你别动,他骂你,你别吭声……在他手里熬吧”。

人生中药受煎熬的事情会很多,有的事情还真是个过不去的坎儿。我在文章《原谅是一种勇气,拒绝是一种智慧》中说过,“轻易劝他们放下反而会给受害者带来更多的痛苦”。想帮助他们,此刻不是劝其咬牙坚持,而是及时地往锅里加水,甚至可以赶紧熄灭烧水的炉灶。

习惯性地,长辈们也更关心子女的事业前程和家庭婚姻,而前程又只是片面地在乎“什么工作性质”,比如是不是公务员、是不是事业单位、收入是否稳定;婚姻也是往往先在乎对方家庭背景、谁在做官经商,然后再了解其他方面。

现在生活比从前好,该把注意力适当转移到内在的精神需求来。哪怕他们已经成年、进入社会工作,但他们仍旧是你们的孩子,不是吗?与时俱进,就不要再用上一辈人对物质的渴望去要求,应该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而不是停留表面的物质条件。我们常常片面地在谈物质重要性,但当没有健康,又从何而说起?

哪怕是成年人,他们也需要家庭长辈简单作一下后盾,才有更大的勇气向前迈进,哪怕荆棘丛生也不畏惧。孩子们长大成人,知道做什么决定只是希望你们能够给点理解和支持,多一点点确认和肯定,而不是张口就来那句毫无说服性的“再忍忍”。他们要的不多,只是不希望孤军奋战成年人的世界并不一定独自承担

以爱之名固执地要求孩子,是一种“煎熬”,实际上并不了解他们的心理承受余额还有多少。没有用合理的方法去帮助,反而会拉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为人父母,就不该及时解救你们还在熬着的孩子,成年的他们就不能有放弃的权利吗?有理解才有家,有支持才有家,有关爱才有家。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宁愿孩子不要太听话,能勇敢地说“不”,不要把自己熬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我熬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