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冬奥会,咱们已经创造了历史,快闭幕了还真有些舍不得呢,主要是这次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远比成绩、名次更重要的东西。
今天还是想来聊聊谷爱凌和苏翊鸣。
前天他俩比赛日,我本来是计划去工作室的,最终成功地没能走出家门
比赛实在太扣人心弦了,更想亲眼见证啊。
而且相比他俩上周在冬奥的第一次亮相,这第二个项目比完,我是更佩服这俩孩子了。
——心理素质可真好。
你看,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赛,一共3跳,取其中一轮最好成绩,谷爱凌第一跳成绩一般,第二跳直接摔了,只有第三跳最后一次机会,跳得不好就没名次了啊
可人家小姑娘就跟没事儿人似的,第三跳直接淡定跳出了全场最高分,以0.33分的微弱差距,最终拿下了银牌。
一时间,“谷爱凌有个大心脏”、“谷爱凌心理素质真好”,纷纷上了热搜。
要我说啊,谷爱凌真真体现了一个生而为人、都特别难得拥有的品质——不纠缠。
苏翊鸣也是如此。
啥叫不纠缠?就是第二跳已经摔了,第一跳成绩也已经摆在那了,她没有沉浸其中反复琢磨失败:
“我咋摔了呢?”
“我刚才怎么回事啊?”
“我太糟糕了”
……
而是及时清空自己,清爽上阵,这才有了后面的成绩。
苏翊鸣也是啊:
大家还记得吧?他在第一个项目里拿了银牌、但很多人愤愤不平其中一个加拿大裁判打分不公,给咱们的比其他裁判低,给自己国家后来获冠军的分数又比其他裁判高。
就连裁判最后都承认,“如果再打一次分,分数可能会不同”。
我发现吃瓜群众是最激动、最想讨个说法的,“人家练了4年,凭啥一个裁判就把冠军整没了啊?”
而苏翊鸣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肯定也有遗憾,但回应非常得体——“苏翊鸣和教练团队表示理解裁判在现场实时打分的困难问题,也希望所有的网友们能够终止批评,也表达了对所有的裁判的感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专注备战下面的比赛,不再公开就这件事评论任何——他在一周后的大跳台比赛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第三跳还没跳,就提前锁定了冠军。
真好,想象一下,如果他“纠缠”在那份“遗憾”、反复琢磨这件事、分散注意力在其中的话,结果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花滑运动员朱易,就是个例子啊,显然,网上的声音和舆论,真的影响到了她。
好心态不是一天练就的,我同步开着微博、咪咕聊天室,都能感受到身为观众的紧张,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谷爱凌甚至还能在等分间歇吃口韭菜盒子,摔了也说“比赛真的很好玩”,以及参加比赛的最大目的,就是“享受自己”。
我想,除了成为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本身就是出于热爱、而不是强迫(谷爱凌苏翊鸣的采访里可以多次看到,他们都是14、5岁了,基于自己意愿才决定成为职业运动员)——
还有就是,人本能都会厌恶恐惧失败,也会因为失败的经验、进一步强化这个“障碍”,但“我不怕失败”、“失败没什么”的信念,也要靠自己创造体验来获得。
我相信谷爱凌和苏翊鸣,在冬奥之前的无数比赛、大考小考,包括伤病、疫情、学业的考验中,已经走过了一场又一场自我穿越之旅,为自己积累了无数的体验和经验:
不纠缠、不执着、不抓取过去,就像坏情绪一样来了就走了、发生了就结束了,他们就可以更好地面对当下、为自己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这次比赛也是啊,摔倒了你依然可以把握住最后一个机会一跳制胜、裁判有失公允你依然可以拿到下一个冠军。
翻篇儿快,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更重要更值得的事情上,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更多“失败了也没关系、下次可以更好”的好体验。
最终,一次又一次之后,他们甚至不需要思考太多,就能平静看待得失、清爽前行了。
自由式滑雪比赛,也很好地展示了人得接纳和臣服: 因为这个比赛偶然性极强,天气、环境、选手状态……高手也会滑铁卢,分分钟充满变数。
好像谷爱凌那场,不止她自己第二跳摔倒了,几乎所有选手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误和摔倒,靠第二跳赢得比赛的冠军,第一跳和第三跳的成绩都没法看(第一跳甚至只得了1分),真的是实力和运气同在……
但大概率,你会有3次机会,3次都完美很难,3次都失误同样不容易。
去做好自己,也接纳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接纳任何结果,就像经常做静心,偶尔脾气还是会崩,但大概率,你的心态会是平和的、不容易陷入和卷入的。
谷爱凌和苏翊鸣各自的一金一银,就是最好的关于“臣服”的呈现。
他们的成绩体现了实力,他们也都面临跟接纳了偶然带来的不确定:来什么,就接什么,生命给什么,什么就都是礼物。
我们看谷爱凌和苏翊鸣,最终并不是在遥远地仰望一个时代里的“天才”、“异类”,而是在找“他们成为今天的自己”的过程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特质是如何培养出来的蛛丝马迹。
我觉得今天提到的“不纠缠”、“臣服与接纳”,就是普通人可以做的功课,不单单是孩子需要,我们大人更需要。
觉知到我们平时可能挺纠缠的、不怎么接纳的,就是很好的开始。
好像那天我听到小叶子和弟弟“打嘴仗”,姐姐情急之下喊了句“臭弟弟”,想在争执中占上风,结果是弟弟不甘示弱,回了她N个“臭姐姐”……
两个人在那来来回回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纠缠”啊;而我如果总在这种时刻挨个批评下,或是卷自己是不是哪做得也不够好,也是在“纠缠”;
最简单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其实只要更多去鼓励那个肯先停下来的人,再鼓励后面停下来的那个“哦,你也停下来了,你真的很棒”,就是在赋能和发展“不纠缠是个很好的品质了”。
接纳和臣服又是什么呢?
是哪怕我们学习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俩娃依然会有这种让人头大的时刻,我们也依然会有烦躁和顶不住的时候
没关系呀,接纳不完美就是完美的一部分、臣服总有些意料之外发生,事儿和坎儿,就会慢慢过去了。 ——我们最终不需要、也没法让孩子都成为谷爱凌和苏翊鸣,但若能渐渐做到不纠缠和接纳臣服,我们和孩子,也够幸福一生了:)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