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觉得身心俱疲,提不起精神,如何找回生命的动力?——《自我驱动心理学》

日复一日的工作,是否令你感到疲倦?看上去“什么都不错”的工作,还会有想离开的念头,即使短暂休假调整,也无法摆脱对工作的厌倦感。想离开,却没有勇气,就这样耗下去,真担心有一天,表面平静的水面掀起巨浪,把自己和身边的一切卷走。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中,将这样的心理状态称为“精疲力竭症”,翻开书,会看到许许多多已经成功的人也有同样的心理困境,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家里有矿,而我家里只有矿……泉水。


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为美国许多著名企业的高级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关注职场中的心理问题。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案例,有奥运冠军,世界名模,500强企业的CEO等等,为读者呈现了光环下的成功人士,不为人熟知的另一面生活状态。

书中的大量实际案例,有成功的重新获得生活动力的,也有中途咨询者弃疗的。想走出精疲力竭症的心理困境,追寻症状形成的根源,面对真实的自己,这本身就是一场艰难的跋涉。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一定拥有成功者的一些优秀品质,果断、勇敢、执行力强的成功人士,尚且会在自我改变中受挫、逃避,作为普通人,如果通过本书,使自己获得了改变,是不是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成功,甚至是超越成功呢?普通人又该如何做呢?

1、快乐的有效途径

美国硅谷工作的员工,每天平均工作16小时以上,为了缓解员工压力,公司为员工请来心理辅导的咨询公司,举办以快乐为主题的活动,“享受真正的世界带来的快乐——阳光、骑自行车、与孩子嬉戏”,非但没达到解压的效果,却对员工起到了反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呢?

成年人有一种需求,通过个人成就感和满足感获得心灵上的快乐安宁,而这种快乐无法通过游戏和自我放纵获得。人类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完全投入其中,不断自我调整,不拖延不偷懒,在不断取得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也通过不断与人分享和交流,获得持续的发展。

2、强行压制自己的感觉,是有害的

美国一个13岁男孩,优等生,由于一次恶作剧被助教赶回家,两个小时后,他返校枪杀了英语老师兼篮球教练(不是助教)。平时彬彬有礼的优等生,因不知如何发泄心中不满情绪,发生了惨案。心理健康的人不会被动强制要求自己顺从规则,他们通过解决自己的反社会情绪,学会处理压力情境,来达到符合社会规则。

心理学家卡尔·曼宁格说:“要想真正认识你自己,你就必须能面对你内心深处丑陋的一面,而且,知道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3、避免自我否定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期待被重视,得到肯定,并以此来确立自我认知。人们对成功的盲目追求,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肯定,以至于这种追求获得肯定的欲望控制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可以通过向苏格拉底学习,来了解如何做自己的主人。苏格拉底“通过每一件事来发展自我,不被任何事情打扰,除非事实和理由”,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我们获得幸福。

4、唤起你的激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宣扬成功的社会,别人的成功给我们带来身份的焦虑,因自己无法快速成功而陷入心理失衡。越焦虑,越着急,越容易迷失方向。保持良性的压力,释放内心对自己的愤怒,把眼光放在正确的位置,唤醒自己职业激情。尼采说:“当一个人清楚了生命是”为什么“之后,”怎么办“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问题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追求真正的幸福,真实的面对自己很难,一辈子逃避真实的自己更难。活出自己需要智慧和勇气。活出更好的自己,需要更大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气。如果你觉得以上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还不清楚自己生命里,最在意的是什么,可以做一个潜意识心理测试《借船过河》,试题如下:


潜意识里,你认为什么最重要,你就会下意识地追求什么。答案如下:

M——金钱(Money)

L——爱情(Love)

S——性(Sex)

F——家庭(Family)

E——事业(Enterprise)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欢迎关注,我将持续输出阅读、写作、心理相关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会觉得身心俱疲,提不起精神,如何找回生命的动力?——《自我驱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