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还可以这样讲

今天读《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第三章:散文篇,干国祥讲《落花生》。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这篇文章相信很多老师都不陌生,也是不少老师讲公开课所选用的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很多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都会按“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样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讲。课堂最后揭示花生的品格,明白作者写作的意图,引导学生去做花生这样的人。课堂仅仅停于此,很少有老师在引领学生去剖析深一层的内容,包括我自己。

今天阅读干国祥老师的课堂,感觉另有一番滋味,原来《落花生》还可以这样讲。干老师的语文课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是以读为主的,这节课也不例外。首先让学生读第一遍,边听边正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读中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接着是细读品味,利用表格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干老师在批注学生朗读和指导意图上这样说:“出现朗读如此艰难的原因,正是因为课堂上长久的缺乏理解的朗读,让学生只会吼字。只有将理解力带入阅读中,带入阅读的策略之一朗读中,学生的读才能获得改善。如果低年级更低一些,遇到这样的情况,用范读带读方式让学生跟着朗读,也是一种教学目标及其策略。”引领学生去读,去批注,去悟,去归纳。干老师还说:“倾听文本,这是阅读最重要的原则。课文教学中,我只带着学生做一件事情:倾听。通过读、表格分析等方法来听文本,尤其是作者说了什么。这是与读者文本平等对话的必要前提。没有这个倾听式阅读,教学就会变成或贸然草率的批判,或一味盲目地拜倒。”

倾听文本之后是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依据表格进行交流填写。“好看而且实用,不好看但实用,好看但不实用,不好看也不实用。”交流这四种代表的是哪些植物,并指向的是生活中的哪些人,这个交流和填写的过程既是对文本的一次深度挖掘,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思想教育。

最后是内容的生发。在上一部分和文本对话之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外表好看不好看,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干老师接着问学生:“蒲公英有没有用?玫瑰花有没有用?”他们虽说不能吃,但是看到它们,大家的心情就明亮起来,这也是一种用,叫无用之用。实际上对于这些学生并不太理解,所以干老师说:“这种用现在你们还不知道,十年后就知道了。”干老师还接着问学生不好看也不实用的田间杂草有没有用?学生说喂猪草,老师又引导学生:有用没用,得看放到什么地方。放到操场上,学生翻跟斗的时候就会感到软绵绵的,而且是覆盖大地,美化大地,美化地球最好的精灵。最后再次抛出问题:“在四种人里选择你会选择做哪种人?”“很多年之后,你们做了爸爸妈妈,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四种人中的哪一种?”干老师自己点评说:“这是经历了一个较充分的理解过程后的整合朗读,它既是对阅读过程的整合,也是一次最终的提升。”

名家课堂,不一样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花生》还可以这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