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前五页》——出版人眼中的好作品

        最近在读一本书叫《写好前五页》。

诺亚•卢克曼(著)

        根据该书作者的粗略考证,现在已经公开出版的小说在得到出版社认可之前平均被拒绝的次数为28次。

        市场竞争的规律遵循“强者恒强”,乃至“赢家通吃”的发展逻辑,出现“大牌儿傍大腕儿”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防范风险、保证利润、维持声誉。从普通作者的立场反观这一现象,这种做法实际上形成了“挤出效应”,圈外作者获得成功的机会其实是很渺茫的。虽说我们也可以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原理来理解竞争带来的这种好处,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一,许多大腕儿的作品即便平庸也能“强者恒强”、大有市场;二,普通作者质量上乘的作品却得不到出版的机会;三,大腕儿在扬名立万之前其处女作往往也是屡屡碰壁。

        因此,作者们在看待作品出版这一问题时普遍需要增加一个思维的角度,这就是要从出版社,尤其是编辑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眼前这本书的作者诺亚・卢克曼自称是“在战壕这一边的人”,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他的这本书给广大作者群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角度。在出版业的生态链中,编辑和经纪人是作者、读者和批评者之间的桥梁。

        当自己的书稿得以成书与读者见面的时侯,作者会体验到欣喜若狂、浴火重生的感觉。可是由于竞争激烈,大多数作者还需要培养自我的认同、寻求读者的认同,尤其是要不断磨砺技艺,以便自己手头的书稿能够获得出版的机会,已经出版的作品能够益寿延年。作品的出版和作者的自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于还没有出版过作品的作者来说,雪中送炭的自信心远比锦上添花的出版更加重要,而自信源于雄厚的实力。虽说书中也有一些锦上添花的东西,不过作者给我们设定的技术底线却是更有教益的。

        或许也没有什么常规可以保证你写出优秀的作品,然而能保证你写出拙劣作品的常规却是存在的。简单地说,书的焦点正是下面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识别出拙劣的文字,从而避免写出这样的东西?这个问题或多或少都会让大家饱受折磨,即便是最伟大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品也概莫能外。我们只要把前前后后考虑一遍,把那些不要做的事情仔细分析一下,让你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轻松发现作品中的这类毛病;接下来,我们还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练习题,通过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你就能跨越这道鸿沟,知道有所不为即有所为的道理。这个办法未必能保证你会拥有这样的觉悟,不过假如你幸而确有领悟,那么你至少也能管中豹,见一班。因为从终极意义上说,能教会你写作方法的人也只能是你自己。

        大家往往羞于承认这件事情,即当一个稿件放在你眼前的时候,往往只需要读完五页就会马上做出是否读下去的决定。至于人们是否可以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将一件艺术品判定死刑?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留给辩论家和批评家去解决。一言以蔽之,作者是想让大家明白另一个问题,即我们要判断一件艺术品在基本技艺方面是否足够超高之前,首先判断一下它是否值得大家严肃认真地作一次艺术评估?

        尽管这本书名叫"写好前五顶”,但是它探讨的问题其实并不仅限于稿件的前五页。毋宁说,它假设的情况是:通过细读几页书稿,尤其是前面几页,只要读得够细,你就能为整个稿件下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假设的前提是:假如你在第一页发现了一句多余的对白,那么依此类推,在后面的每一页你都可以找到一句多余的对白。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基础问题、人物对话与宏观大略,站在出版人和读者的角度,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模块,教会每一位创作者审视和反省自己的作品。我个人在读完整本书后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谨以推荐。

全书结构梳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好前五页》——出版人眼中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