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铁皮狗》中的赵一亮总让我忍不住想起《草房子》中的杜小康。因为跟杜小康一样,赵一亮家的生活水平在当地也属于富裕的。
赵一亮家开了一个大染坊,生意很不错。因为油麻地的人多数都很贫穷,逢年过节的时候,没有多余的钱去做新衣服,但又有过年穿新衣的习俗,觉得不穿新衣这年就过不去,于是就会把家里的旧衣服拿到大染坊里染一染,权当是穿着新衣服过年了。
靠着大染坊的生意,赵一亮家成为油麻镇最殷实的人家之一。
家境好的赵一亮平时总是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与那些穿得朴朴素素,甚至有点破破烂烂的油麻地中学的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家境的富裕也造就了赵一亮清高傲慢的性格。
林冰和赵一亮相识在油麻地中学的文艺宣传队,因为他俩都是拉胡琴的。
赵一亮的胡琴拉得相当好,让林冰以及其他几个胡琴手望尘莫及。
有一次宣传队正在排练时,突然停电了。林冰和其他几个胡琴手因为看不见乐谱就拉不下去了,而赵一亮却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在黑暗中把曲子潇潇洒洒地一直拉完。
赵一亮不但胡琴拉得好,笛子也吹得不错。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心高气傲、多才多艺的孩子,当他走出初中部的红瓦房后,却再也没能走进高中部的黑瓦房。
因为在油麻镇,只有油麻地中学这一所学校有高中部,而高中部也只有三栋黑瓦房。所以,油麻地的孩子在读完初中以后,是要靠推荐才能进入黑瓦房读高中的。没有被推荐的孩子,从此就与学校彻底无缘了。赵一亮没有被推荐。
当赵一亮确信自己再也走不进黑瓦房后,他很长时间闭门不出,呆在家里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一天天地消瘦下去。
而当同学们来看望他时,他却强打起精神,表现出一副“不上学真好”,“呆在家里真舒服”的样子。
后来,他还是下地干农活去了。因为总不能天天在家躺着,让父母养着他吧。
庄稼地里的活儿是磨练人的。赵一亮在田地里被风吹着,被太阳晒着,不长时间就显出了油麻地中学的学生们所没有的健康气色。
刚参加劳动时,生产队里怕他吃不消,没马上给他重活。时间稍长一些,就一视同仁了,把他当壮劳力使了。从此,赵一亮每天收工时已经疲惫不堪,早已顾不上保持从前那份潇洒了。
当林冰他们再见到赵一亮时,他头发乱蓬蓬的,衣服上满是泥点子,脚上的胶鞋一只系了带子,一只却没有带子,一副快要垮了的样子。
辛苦的体力劳动使赵一亮的手指也变得僵硬,渐渐不听使唤了。他的胡琴拉得远不及从前那么流畅,琴声也显得生硬了。他满心伤感地把胡琴送给了林冰。
赵一亮终于放弃了干农活,回到他家的大染坊,做了他父亲的助手。其实赵一亮对他家这个大染坊一直有抵触情绪。他总觉得那活儿不太光彩。他甚至闻不惯父亲身上的染料味,看不惯父亲那双被染料染得紫黑的手。
但现在,赵一亮的身上也散发着染料味,双手也被染料染成紫黑色。当林冰看到他那双紫黑色的手时,立刻想起了以前那双拉着胡琴的帅气而白皙细嫩的手来。
赵一亮在大染坊默默地干活,围着大围裙,用细木棍在染锅里搅动。他认命了。
生活改变人,有时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寒假时,林冰去看赵一亮,他正围着沾满各种颜料的围裙在那儿拨算盘。他交活、算账、说话,都平静而自然,仿佛他本来就是个染布的。
其实,当赵一亮看清了自己的前路之后,他就不再焦躁,不再伤感,不再绝望了。他有时甚至围着大围裙,很坦然地走到大街上的人群里去。
赵一亮对一切坦然了以后,命运却不让他坦然。一场大火让赵一亮家以及他家的大染坊化为灰烬。
赵一亮家从此陷入贫困。贫困使这个当年心高气傲的青年铤而走险。在一个大雨的夜晚,他解开了大河上的木排,散开的木排遭到了当地村民的哄抢。赵一亮也趁乱扛了几根木头藏回家中。后来,他遭到举报,被公安局抓走。
赵一亮的故事让人有无尽的叹息,只觉得真是可惜了这个孩子。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却不得不离开校园,接受生活的磨难。历经磨难后,又为了几根木头锒铛入狱。
如今的有些孩子,整天泡在幸福生活的蜜罐里,却全然不自知。守着大好的学习时光,却完全不珍惜。往往要等到走上了社会,尝到了生活的苦头以后,才开始后悔。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珍惜读书的时光,责问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还有的甚至埋怨起自己的父母:你们当初为什么不逼我好好读书?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