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有人数大米,有人健身,有人阅读,有人刷屏,时间最稀缺也最普遍,每个人视角不同罢了。利用这段时间,读了5本成长类的书籍,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用了三天时间将5本书的知识解构、重新整合,完成了这篇长文。围绕成长,从认知、动力、方向和技术四个层面分别阐述,有鸡汤、有干货,共勉。
参考书籍:
《精进》
《精进2》
《跃迁》
《打破自我的标签》
《成为极少数》
PART 1 >>>认知<<<
“我是谁?”
怎样理解自我?
《打破自我的标签》中陈虎平提出“演化的自我”概念,自我是被各层社会关系来设计的,你不是你自己的唯一作者。
俗谚云: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儿童期,玩伴就是你的教练。反复的玩耍塑造了你的常规行为集合,变成你的自我的一部分。
青春期,与同性、异性青少年同辈接触、交往、身份认同、团体角色这些后天的经历会让形成你的第二重自我。
成年社会,实力、权力、魅力、暴利因素引入,你必须接受新的博弈,才能形成稳定自我的社会标签、名声、地位、阶层。这样就形成人的第三重自我。
稳定的自我是在一层层人际关系中形成的,从玩伴,到同辈,到同事,再到大范围的陌生人社会,个人在自我形成中可以做的就是观念检查和反省,应用科学的思想检查自我的发展史、演化史、设计史,在见识上看到别的层次,为自己的行动打开可能的空间。
打破自己的标签
警惕固化的自我标签。比如你可能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滑雪的材料。但其实经过持续、深度练习,你也可以学会。
我们在专业、职业、感情等方面都会被贴上概念标签。对于自我的固定认知在稳定的社会关系中是有用的;但在一些需要自己改变,尤其是情感沟通、职业发展等方面,固定的自我认同和简化的性格标签,会使我们自我封闭,阻碍成长。
物质贫困VS观念贫困
有文章指出:“即使给穷人一笔钱,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问题在于他们的脑子被生存所占据,没有认知带宽去关注长期目标、非个人事物(陌生人的弱关系)。他会把一切物质的、观念的资源都用于满足个人冲动、实现个人需求上,期望于一口气解决,而不是通过行为积累来达到长期目标。
观念的贫困更可怕。读书少、见识短,在空泛的理论、概念和意识形态中寻找安全感,而不愿将精力用在事实、证据、经验、因果分析底层逻辑上。
更甚者,例如,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这真的是权利吗?这是把没得选当成自由选择吧。
家族积累
随着社会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越来越多的声音都在说,有人一生下来就到达了你的终点。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差异有多大,别人有多好,自己有多差,因为那都没有意义。认清现实比自怨自艾更能引发自己思考。
好的人生需要家族积累。你从农村来,从考高中到上大学,进入城市,辛苦打拼几年买了房子,终于在城市中有了根。你的孩子从小就在城市中生活、接受城市教育。回头看,你的孩子已经站在了你从前仰望的高度。所以,在任何阶段都有一个你仰望的高度就不难理解,每一个高点都是两代、三代甚至更多代人的积累。
好的社交习惯也需要家族积累。家族的积累不仅是财富,还有社会资源以及为了协调社会资源所需要的行为格局、思维模式。父母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是你的起点,从小受到耳濡目染,已经为今后自己进入社会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反观那些需要自己积累初始社会资源的人,则会面对更大的挑战。
弱关系的重要意义
我们的教育告诉孩子,不要钻营,不要在人际关系中浪费精力。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会已经形成了超级网络,如果不认识那些弱关系下的贵人,年轻人可能连好的信息都接触不到。有实力、没关系不一定能做出成绩;有关系、没实力也不一定做出成绩;最好的组合是:有实力+弱关系。弱关系是实力的放大器。
高手,不仅仅是“高手”那么简单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这是一个与过去10年玩法完全不同的时代。如果我们还顶着从非洲大草原进化来的大脑,装着工业化时代思维,操持着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技能,可想而知也蹦跶不了几年。
在这个网络更快、信息爆炸、个体崛起的时代,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核心竞争力都在迭代。知识学习不一定非要记住,知道在哪里找到更重要。独立思考重要,但会联机的独立思考会让你更有效率。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高手的暗箱
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留心观察,个人成长是一个“渐进——跃迁”的过程。
自我跃迁不仅仅是能力的改变,更是认知和发展的“范式”的改变。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和能级跃迁是个人跃迁的三个阶段,只要你升级心智、洞察趋势、聪明地勤奋,就能够实现跃迁。
现实无法改变,过去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思考,寻找方法,设计自己的成长演化路径,从积累微小优势开始,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PART 2 >>>动力<<<
自我驱动
很多人在每年都会立同样的Flag,很多人晚上发誓改变结果第二天仍走原路,这种情况很平常,说明自我驱动力也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做到。面对社会趋势的巨大不确定性,最佳的策略就是保持自己的确定性。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遵从内心,自我驱动,披荆斩棘,踽踽前行。
如果意志力不足了,那就对自己吹吹牛吧。想象自己取得的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想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没达到,那么接着干吧。
吹牛也包含了两套成体系的心理策略:
策略一:赏识与认同
即使自己的日常生活再乏善可陈,也需要学会从里面找到闪光点。很多时候,自我否定才是让自己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策略二:目标与意义
很多事情目标明确但没有意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又找不到目标。让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连接目标与意义。
突破才算上进
上进的姿势很容易掌握,但如何评价上进的标准却没掌握在自己手里。举个极端的例子,你3岁的时候,为大家表演从1数到1000,将会获得“天才”的称号。但如果你经过不懈努力,在30岁的时候为大家表演从1数到100000,估计会被称作神经病。
你必须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做出超越这个时间段里你能做到的事情,才算真的进步。不仅要在纵向上跟自己的过去相比,还要横向与其他同龄人比,看看别人到了什么高度。趁着社会阶层还没固化,还有机会让自己提升一个阶层。
30岁,想明白活清楚
柳传志40岁时创办了联想,三年后与柳传志同龄的任正非创办了华为。他们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但是由于在这个年纪国家和社会才给了他们改变的大机会。90年代丁磊26岁创办了网易,杨志远26岁创办了雅虎,马云30岁创办了阿里巴巴。如今社交媒体的发展,使每个个体都有了崛起的可能,成名的年龄越来越年轻。
“三十而立”不是告诉你,30岁的时候做到什么就叫而立了,而是提醒你,到了这个年龄段,应该干点什么,自己心里应该有点数了。李栩然在《成为极少数》中对30岁的思考总结为18个字:
想清楚,活明白
吃得苦,受得辱
不物欲,不满足
与自己过去比,与自己同龄人比,去更大的城市,去看更高阶层的生活,想象自己的未来,还能没有动力吗?
PART 3 >>>方向<<<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处处有机会,等于处处没机会。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竞争越是开放,个人越需要打磨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不要等枪响了再跑,根本没有起跑线。
收拾干净再干活,理清当下的重点。
确立一个目标,明年不要再立同样的目标。
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高手之所以为高手,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
·投入与产出的非线性
对个人成长,利用二八原则,持续放大自我效能。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利用平台红利跟最优秀的人联机,占领赛道头部。
·头部效应
站位比努力更重要,头部是资源集中区域。头部=高价值×高优势,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找到高价值区域,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从身边、最近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凤头。
建立自己的优势
·目标设定
从个人发展来看,首选大城市,找到大10岁左右的贵人,跟进、学习,但要懂得精神抽离,他的精神理想不是你的理想;其次要学会代际迭代,经验未必能解决相同的问题。
现阶段我们遇到更多的应该是基于个人发展之下的小目标,对于这类小目标的选择,单考虑理性或者只顾情感恐怕都不行,效用最大+情感认同可以作为最佳组合。
目标的设定是为了实现,因此目标设定可遵循SMART原则: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善待时间,利用惯性
成就是时间的函数,善待时间,多做让终身受益的事。不要把时间都消耗在短视频、流量、热点之中,你会发现过去了,时间就没了,什么都没留下。
自律,是围绕目标的约束,目标与动机是最根本的动力。明星的身材、运动员的训练,都是如此。在对最为重要的事情上,建立惯性,接受自己在无关紧要方面的小偏离,不要因为没有100%完美执行而去怀疑、否定自己。
规划自己的时间,有多少业余时间可以利用,每个阶段关键必做的事项有哪些,根据时间轴线、必做事项去设计自己的行动路径,养成习惯让惯性自己发挥时间积累效应。
来源:Susan Kuang
晨间日记系统—忘记目标,关注系统
来源:Susan Kuang
Morning/Evening Routine—行为固化,提高效率
·全身心投入的专注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上天给你无限机会,却给你有限时间、精力、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渐渐积累微笑优势。
保持专注的样子很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想未来会让你你焦虑,一心一意专注于当下;打造有利于专注的环境,利用工具训练自己进入专注模式;每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情,一直把事情做到绝对专注,进入专注的心流,享受它。
·塑造稳定的社会自我
稳定的社会名声来源于别人对你评分的社会平均值。社会自我体现在你的着装、举止、朋友圈、微博、微信、口碑中。社交策略、工作环境、管理制度等都会影响你的社会自我。
我们对意义重大的目标具有天然的高度关注,但往往在执行的时候出现问题,要么迟迟不采取动作,要么过程中半途而废。这都是内心错误的价值观造成的。总是想着一蹴而就,轻易取胜。但现实是理想是有代价的,需要深度练习,需要行为积累,需要时间积累。只要坚信理想的意义,从这条路上走下去,你不辜负时间,时间也不会辜负你。
全文篇幅过长,今天分享认知、动力、方向三部分,下一篇重点分享方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