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学习记录及思考

dandelion-463928_1280.jpg

本周,继续学习汇永共享商学院的课程,是吴海老师主讲的《商业的底层逻辑》。从交易成本、边际效用等基本概念,一直谈到了「新零售」的概念和特征。

对于「新零售」的相关知识,我比较有兴趣。

按照吴海老师的观点,他认为,所谓零售,从交易结构来看,就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各种组合。

而「新零售」,就是通过技术驱动,对这三种要素的交易结构的不断优化。

「新零售」有三大核心逻辑,分别是数据赋能、坪效革命和短路经济。

小店能挑战巨头吗?

数据赋能,就是用互联网的连接所带来的沉淀下来的,用数据赋能信息流,这是新零售的第一大核心逻辑。

这样说还是比较抽象,举个例子。用7-11便利店和一般小区的夫妻小店相比较。在选品上,7-11有大数据支撑,价格上,有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所以有人称7-11已经是一家大数据公司了。而一般的夫妻小店,选品全靠自己的感觉,进货也就是批发价而已,价格相对也高。之所以能活下来,多半是因为没有请人,活都是自己干。这两者的竞争对比可想而知。

那么,如果用好大数据,能够给这种似乎毫无竞争优势的夫妻小店赋能,从而重获竞争力吗?

答案是能。阿里巴巴计划的天猫小店,就是看中了这些店分布在各个小区的地段优势,与小店合作,用阿里的线上的优势,推出采购平台「零售通」,赋予其选品和信息流的优势,再由天猫配送解决物流的问题。这样以来,进货和品质的问题都得以解决,小店也就焕发了活力。

什么是线下零售店的核心能力?

这就要说到「新零售」的第二大核心逻辑——坪效革命。

什么是坪效革命?

“坪效”就是线下零售门店每平方米面积创造的年收入。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线下不同的地段,有着不同的业态,层次非常分明。有的地段就是只卖高档的产品,那里的租金也高。而有的地段,就只卖中底端端产品,租金也相对低一些。

坪效革命,是指更高效率的零售,是通过线上线下的一切方法,优化交易结构,用互联网的方式提高效率,突破原来条件下的极限。

比如,「小米」这个品牌,以「专注、极致、口碑、快」为宗旨,原来是主打线上,以超高的性价比抢占市场,并且一直是只有线上,没有线下店。

可是后来到2017年,小米突然一下子大量在线下开店了200多家。我也看过线下店,觉得除了手机之外,小米的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后来才知道,小米的产品看似价格都不算贵,可是小米的线下店盈利都很不错,坪效居然达到了每平方米27万元,仅次于苹果都40万元。

原因有二:一是把低频产品变成更多的高频产品。如果只卖手机,那得一两年才换一次,顾客大半年才进一次店里。而现在小米打造生态,有各式各样的产品,很多是低价的消费品,如电饭煲、充电宝,还有一些小电器。这些东西都是可能高频消费的,这样就使得顾客高频消费;二是用大数据分析,做好选品和配货,使得销售额高且周转快,提高了效率。

被淘宝等电商短路了信息流该怎么办?

在没有电商的时候,零售的方式,是商店提供商品展示的信息流,顾客购物商场收钱实现资金流,然后顾客拿走货物完成物流的方式,实现了交易。商店以提供的服务获得商品差价的利润。

而现在,因为电商的出现,顾客可以到商店看商品,得到信息流的服务,但是他可以不买,而是用手机到淘宝上买单。淘宝没有店面和人员成本,价格还比商店便宜。这样的话,商店提供了信息流的服务,付出了成本,却海赚不到钱,因为电商短路了它的信息流。

怎么办?

这就是「新零售」的第三大逻辑——短路经济。

你被淘宝短路了,你同样可以用“短路”的方式,去建立跨节点的直接的连接,优化交易结构,提升商业效率,重新获得高竞争力。

这种方式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名创优品。

以前的线下模式,是先从设计然后到生产,产品出来以后,还有经过一层又一层的批发环节,层层加价,才能到终端消费者的手上。

而名创优品的模式,是每个单品只选一到两个厂家集中大量订货,极大地压低了价格,公司之邀8到10个点到运营费,再给店里30到32个点运营费,就卖到了消费者的手上。这和一般产品十几几十倍的定倍率相比,是超高的性价比。这也是截断了不必要的环节,截弯取直的“短路”行为,也正是这种短路经济,把被淘宝短路了的信息流又抓了回来。也因此这一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新零售」的内容,还远不止这些。不过,就这三种逻辑而言,已经能够给我们足够多的启发。

商业的底层逻辑,不外乎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价值和产品,并且是效率越来越高。

而这些,都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就思路上来说,就是要敢于突破,改变要素的连接关系,就会产生新的连接。

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这当中是存在着不同的要素,不同的要素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连接关系,系统就是要素和要素之间各种关系的总和。

技术的改变,模式的改变,消费者的改变,对手的改变,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在动态中改变的。那么,要赢得竞争,就要不断地改变。而改变的核心,也可以说是改变要素的连接关系。

比如,小米之家,改变了原来的线上的连接到线下的连接,把原来的低频产品,如手机与消费者的连接,改为高频产品的连接,从而赢得了效率和业绩。

无论这三种「新零售」的逻辑,还是这几个例子,都有很多值得深入去挖掘去学习的地方。

改变要素的连接,就会有新的创造力产生。从系统动力学上来理解,要素及关系的改变,是带来系统改变,焕发活力的所在。这些思路,不仅都能给我们的商业思维和洞察带来提升,也能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零售」的学习记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