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知识的面纱

1. 流水线工人手停口停,知识份子脑停口停。大家都是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不同在于前者出卖体力,后者出卖脑力;前者是劳务工人,后者是知识工人。

2. 与公司签卖身契是知识变现;写书,做专利也是知识变现。不同在于前者是知本,后者变成知识资产,俗称资本。

3. 与公司签卖身契,卖得是知识的打包价,不论利用知识给公司创造多少产出,工资是固定的。知识产权是零售价,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4. 有人擅长通过阅读学习知识,有人擅长通过听学习知识,有人擅长通过写作学习知识,有人擅长通过话痨学习知识。

5. “飞机比高铁安全”一定是知识吗?除非你相信。不经相信的事实不是真正的知识,因为不相信,所以就算知道飞机比高铁安全,也会选择不坐飞机而坐高铁——这是知识的目的导向性。知识会导向一个行动,如果知识与行动不匹配,就是知识失效。

6. 两人互相交换苹果,最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两人互相交换知识,最后一个各得两条知识——这是知识的非物理属性。知识不会磨损或物理消失。

7. 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和尚念的经不是知识,顶多算一堆信息,因为和尚的大脑并没有消化吸收这些经书。这是知识的附着性,知识附着于人脑的认知。不经大脑认知并在特定情境中导向某个行动,信息不成为知识。

8. 爱你在心口难开(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有些感受和心得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称之为隐形知识。

9. 当我们说“无它,唯手熟尔”时,我们在说经验,再具体说,我们在说“肌肉记忆”。类似地,我们还有“感官记忆”,“情绪记忆”,“脑神经回路记忆”。这些记忆统称为经验,亦或“隐形知识”。

10. 以人的嗅觉器官来闻,屎是臭的,要避而远之;但以狗的嗅觉器官来闻,屎却是香的,要喜闻乐见——“臭”之所以是“臭”,并非因为客观世界有一个绝对的“臭”的标准,而是因为人类社会文明创造了“臭”这个概念,所以“屎真臭”这个命题也随着“臭”这个概念成为“真相”而成为正确的命题,或者知识。但是,狗很无辜。狗说,这是你们人类的知识,不是我的知识。知识从来都是人类与这个世界交互的产物,人类消亡的那天就是知识消亡的时候。

11. 人类文明早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眼下的人类文明认为这个世界是三维的,因为我们能感知的极限是三维。但是,谁说多维世界不存在?人类无法感知并不意味着其它可能性就不存在——人类的知识具有时代背景局限性。当人类视野有突破,知识也会随即更新迭代。

12. 设备会磨损,设备与设备发生互动只能产生加减法效应,人与设备互动也只能产生加法效应,但知识与知识发生碰撞,知识工作者之间互动,不仅不会使知识产生磨损,反而会生成全新的知识火花,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知识创新,创造指数效应,这就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所在。

13. 人类早期的交通策略是依靠双脚,后来有了马车,再后来有了汽轮,四轮汽车,高铁和飞机。交通策略升级伴随着人类视野的开阔与认知升级。类似地,人类早期的知识策略是将那些因合理理由而被广泛接受的信条列位知识;后来,人类在学校和书院讲授这些信条,并抄写在昂贵的羊皮和纸张上进行传播,因为知识传承的成本巨大,社会只能选择性承载那些在资源阶层看来非常重要的知识,知识和教育与精英阶层画上等号;一本书写完,意味着一个事实的确定,纸张的边界成为知识的边界。纸质时代的知识策略是牢固的事实。再后来,人类有了互联网,互联网大到无边界,一切事实都可以记录到网上,一切事实可以随时拿出来讨论,质疑,分析,推翻,知识不再有牢不可摧的事实基础。

14. 我们往往知道该如何做,却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企业里,基层员工知道如何做,也知道做什么,但他们不明白老板的战略用意。战略性知识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做这而不是做那的知识。谁更值钱?当然是老板的知识更值钱。知道做什么,那是操作性知识(know how);知道做什么,那是事实性知识(know what);知道为什么,那是原理性知识(know why)。很多时候,掌握了第一性原理知识,才能吃透操作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

15. 以前,我们说知识只有找到那个理解它的人脑,才会导向一个有效的行动。现在,当知识附着于AI,会有同样的效果。

16. 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把我们带入了人找知识的时代,随时随地,按需索取知识;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变得智能化,让知识随着场景主动找人的时代已经来临——头条新闻的个性化界面,淘宝的个性化购物界面,智能城市….未来已来。

17. 一个人的团队要做责任管理,三个人的团队要做协调管理,三千人的团队要做组织纪律管理和价值观管理——体量不同,管理的知识和套路也不同。换言之,在一个体量下适用的管理知识在另一个体量中不适用。同理,对一个人适用的知识对另一个人不适用。有对于所有全人类皆适用的知识吗?有,这种知识一般是硬科学知识,比如物理,数学,化学。在人文领域,由于环境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的面貌千差万别。所以对待知识,有句老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加以实践和筛选,要有知识甄别能力。

18. 土地,资本,社会关系等生产要素可以被得势阶层巧取豪夺,知识不可以,与知识相关联的能力,也不可以。知识是最大的公平,最切实可行的要素公平。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知识也一样。有的人虽然书本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却有信息源头优势,有视野优势,有实践优势,最终也并不比别人见识少。反之,有的人只能靠一点可怜的书本知识逆袭,没有信息优势,没有见世面的机会,没有实践的机会。可以说,保证教育公平,保证书本知识渠道的公平,是唯一的公平。

19. 知识体系是一个人精神内核的重要部分。试想,有些人的知识体系以居家育儿为主,有些人以治国平天下为主,他们的精神内核该如何不同。

20. 不要关闭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半径越长,画出来的知识面就越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揭开知识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