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第十一章学习笔记


今天学习【为政篇】第十一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问题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请问究竟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惑?

古人要传的道是古圣先贤之道,将圣贤和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道统传下来;而道的传承离不开对经典的广泛研阅和领纳,所以要授的业,就是学业,传授以“四书”、“五经”等为核心的经典,然后如何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要解的惑,不仅要解生活中遇到的忧愁烦恼,更重要的是要解生命终极困惑,人生面临的重大问题。

问题二:“温故而知新”的内涵。

“温故而知新”作一个总摄。首先,它不是就外在的知识和技能而言,而是我们内心不断被熏习的过程。“故”,是古圣先贤之道,它是一切功德的源头。温,犹如“习”,就是在各种境界中,不断观照、历练,从而对圣人之道不断领悟,产生新意。这个“新”也是从“故”中产生,并非有另外一个“新”。

温故而知新真正要传递的是这个内涵:圣人之道,在我们的本性中本来具足,不必外求。我们每个人都怀抱着一颗明珠,本来光明,所以称作“故”。但由于我们迷失心性,善良光明的本性被灰尘蒙蔽太久,需要透过温寻、时习来不断显发,使我们的心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新,既包括深,也包括广。当功夫下在心上,随心之本体的醒觉,就会慢慢练就“知一便知一切”的功夫。就会知一经便知千经万论。再去学外在知识和技能,看外在的一切人事,就如同掌中之果,清清楚楚,不会迷乱。有了这个本领,你才可以教别人。

问题三:怎么理解教育?

答: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传递”,而不是“灌输”。作为一个老师要教别人的话,也一定先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心。老师自己内心有了真实的、有情感的、有感染力的东西,有所得有所悟以后,才能传递给学生。否则就只能是“照本宣科”,只能是“传声筒”。如果自己没有德性的内涵,那么给学生的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大学】中所列的“三纲领、八条目”,即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三纲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八目,无不显示从自利到利他,从内圣到外王的修学次第。所以教育的内涵,不要狭隘地把它看作只是改变他人,其实改变自己和改变他人都是教育本身。

感谢王凯老师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章耳目一新的讲解,非常精彩。

我是卓玛秦,一个爱写字的人。愿意和您分享学习的快乐。希望您的关注和点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政篇第十一章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