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论语第十四天摘抄

1.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论语·宪问》

释义:孔子说:“居上位的人遇事依礼而行,民众就容易役使了。”

居上位的人,如果只是依照礼法来驾驭下民,这个就非常的危险了,因为,礼是要你遵守礼,是要下民遵守礼,而不是用礼法去驾驭下民。

2.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论语·八佾》

释义: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恭敬,遇丧事时不悲伤哀痛,这个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不管是居于高位,还是领导,如果对于下属不能够宽宏大量,遵守礼法但是不恭敬,遇见丧事时,没有表现悲伤哀痛,这样的人,他只是在完成这个礼法所规定的,内心却并没有对礼法的这些理解。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释义: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暫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用道德、礼教来约束百姓,可以让百姓有廉耻之心,并且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但是用法律、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虽然能够做到不犯法,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个道德、廉耻之心。

4.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释义:鲁哀公问道:“我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不正直的人之上,则百姓就服从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一个领导,想要让下面的人服从自己,就是要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而不是把不正直的人给提拔上来。

5.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论语·子路》

释义: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

作为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是能够身先士卒,做好榜样,这样下属才能够服你,才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

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释义:孔子说:“(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不管是领导,还是管理者,如果自身的行为比较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往前推进,但是如果本身不够端正,你就算下达了命令,下属或百姓也不会服从你。

7.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论语·子路》

释义: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作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一个领导,要对下属的一些小错误做到包容、原谅,并且提拔一些有贤能的人,当然,你不可能发现所有的贤才,你只需要把你知道的人提拔上来,那些你不知道的人,也会被其他人所发掘。

8.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论语·子路》

释义:叶公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让近处的人快乐满意,使远处的人闻风归附。”

一个领导,如果能够通过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影响到身边的人,这样,远处的人受到你的影响,也会过来进行归附。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读论语第十四天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