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万维钢)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观点,甚至有的颠覆了我的认知,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真敢说,并且没什么逻辑。

泰特洛克把专家思维方式分成了两类:刺猬和狐狸。刺猬型专家非常了解自己的小领域,只知一件大事,刺猬眼中的世界是简单的,他办事方法也简单,把自己蜷缩成一团,用满身的刺猬去面对复杂的世界;狐狸型专家知道很多小事,有无数“小主意”,狐狸眼中的世界是复杂的,他与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持同步,满足于根据时代找出合适的解决之道。真正有见识的是狐狸。狐狸才是这复杂世界所宠爱的人。如何才能培养狐狸型思维呢?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类似柏拉图的“七艺”——可以提高一个人思想见识水平的“素质教育”。而现阶段我国谈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学生课外上个钢琴班之类,更像是如何把人变得像是“上等人”,看起来彰显贵族气质。要想做狐狸,享博雅之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

所有的成功可能只是可能。如果历史重演一遍,周迅、李宇春可能都未必能出名,蒙娜丽莎也不会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有名的画作。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归结于领袖人物,归结于人的素质,好像什么都是注定的一样,而事实是很多事情不过是偶然而已。要想从复杂的随机事件中看到真正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像搞自然科学一样进行大规模的实验,与其追求想当然的常识来知道未来,不如把历史当做一个数据库,从中发掘统计规律

小的时候总在想如果贫富差距小一点,大家赚的钱都差不多,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很平衡,都会活得很开心,今天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从家庭的角度去考虑国家,,考虑此问题的正确出发点不应该是“贫富差距是否道德”,而应该是“什么样的税收制度更有利于经济增长”。国家不是家庭。家庭中,人们讲感情,做事按照由近及远,优先老吾老,然后才以及人之老,即费孝通说的差序格局行事;国家讲利益和效率,我们都是在跟陌生人打交道,每一次打交道,都可能在参与公共事务,都不能讲感情。比如今天心情好,吃完饭给服务员一大笔小费,如果人人都这么做的话餐馆老板会降低服务员工资,最终收益的是餐馆老板。再比如搞慈善的时候,是真想让世界变得好一点,还是紧紧想让自己感觉更好一点,如果出于传统社会关爱,想通过慈善想让社会变好一点,非常困难。美国人亲情淡漠,子女成人就不再什么都给,而中国人,只要在父母面前,我们就永远不用长大,可是中国底层父母子女经济纠纷也是格外多。

小孩迷恋游戏怎么办?激励政策。所有屏幕时间必须是挣来的——写好作业,好好吃饭,做个家务,每做一件这样的事奖励5分钟屏幕时间,打游戏看电视什么都行,但不挣就没有。不怕你不听话,就怕你没爱好。这真的很适合教习惯不好的班级的班主任。只要你的激励制度好,人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激励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单方面外部激励政策,另一种是市场化。市场化就是通过价格信号,可以让最该办的事优先办,而且可以让做这件事做得最好的人去做这件事。比如拼多多,我着急又不嫌贵,就自己下单,不着急又想省钱,就一起拼单。

选民想要听的是“小故事”。小故事的特点是他能调动人的感情,在一个小故事里,人脑的感情区域(正面和负面)被随时激活,我们总会对故事中的任何事有一个好坏评价。这点可以用在演讲上。

我通常认为这世上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惩罚,换句话说——我认为世界是公平的,也许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有研究数据表明:一个人能不能获得权利,能不能得到升职,他的工作业绩不是一个重要因素;决定你升职的最重要因素,是你跟上级的关系。富人更自私,从捐款上看,普通人全款容易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角度出发采取行动,而富人则是赤裸裸的计算利益。

我是女物理老师,但我希望我所教班级里男生多一些。这就是经济歧视,对某一人群的区别对待无关个人感情,纯粹是出于自利,想让我的物理课上的轻松些,想班级的成绩好一些。我们很难充分了解一个单独的人,干脆就用他所在的群体给人的一般印象来代替他。如果我们是被歧视的一方怎么办?记住:弱者才抱怨别人歧视,强者都是主动出击。残疾人去车铺修车,店员看他腿脚不方便,不愿货比三家,所以多要30%,他进门说的第一句话“我今天要拿三个报价”,店员要的价就和健康人一样多。

很多大规模事件发生的原因竟是为了模仿而模仿,正是这个不稳定因素,让原本无关的人参与到事件当中,导致事态以爆炸的速度迅速扩大。所以维稳的关键既不是最开始的起因也不是事态扩大以后的结果,而是事件初期的几步。如果一个班级秩序很乱,老师要自问一句是否在开始的时候说了句“各位请做好”。如果有可能一定要在一开始创造条件避免各种严肃的违纪事件(抽烟)发生,如果做不到,那就得维稳——维稳的关键不关心有没有第一个,只关心有没有第二个。

我之前一直有个疑问,某地区教师编制考试为什么像极了公务员考试,除了教育学心理学就是职业能力测试,我是物理专业,可是无论初试还是复试都与物理专业无关,不看你经验,不看你学历,只要你年龄符合标准就可报名,如果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又怎么样?还是得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毫无优势可言。过关以后,我发现凡是编制考试都会把通过的老师分配到老学校,大部分这样的学校生源都很一般,“谁来了都能干”,但教育局不希望“让谁都来干”,而是希望通过好待遇让员工有一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这就需要门槛把一部分人挡在外面,这些门槛应该给人公正的感觉,好像得到位置的人真的是靠能力得到的一样,实际上往往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很多,门槛的作用就是明明他有能力,我们还是因为名额有限而找个借口淘汰他。而大多数情况下,学历就是最好的门槛。所以高中的最根本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而是要把人分类,普通高中所学的大部分只是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无用处,绝大多数人高考之后可能再也不会用到甲烷分子式和椭圆参数方程。

家庭收入水平和父母文化水平,直接决定孩子能达到什么层次。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控能力更差,如果你不幸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单亲家庭,这个世界对你没有太多期待。但如果人人都按这个剧本演出,世界就太没意思了。有一种人叫英雄。所谓英雄,就是超越了阶层出身、超越周围环境、超越性格局限、拒绝按照任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大数据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最不像机器人的人。正所谓“如果你打败我,我就是一般人,如果你没有打败我,我就比一般人更强大”。什么人都值得问问出处,唯有英雄不问出处。每一个成功的英雄背后都是无数的垫背,如果你从未失败,说明你玩的不够高级。

KIPP的教学理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两个基本点”:努力学习,好好做人。KIPP的学生入学第一天是没有桌椅的,只能坐在地上,一切东西都必须是努力“挣”来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做好自己本来应该能做好的事情去挣得奖励,以此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慢慢习惯成自然。要注意奖励和惩罚一样,一定要给得快,每星期结算一次“奖金”。“好好做人”是一系列详尽的行为准则,即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去潜移默化七个目标品质“坚毅、自控、热忱、社交、感恩、乐观、好奇”。比如“斯坦福棉花糖实验”,那些能坚持不吃第一块棉花糖,等实验员拿来第二块再吃,表现出强硬自控能力的孩子最后都有出息。KIPP的学生都知道这个典故,因为学校给他们的T恤衫上印的不是“自控”,而是“别吃那个棉花糖”。再比如,学校会给每个学生发卡片,让学生随时记录身边同学作出的符合“七条目标”的行为:x在数学课上对老师的每个问题都积极举手。KIPP水平的礼貌,如果李老师跟你说“早上好”,你不能只回答“早上好”,而必须是“早上好,李老师”。坐直、倾听、提问与回答、点头、眼睛盯着说话的人看。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这两条其实说的都是自控力,前者是学习中的自控,后者是人际交往中的自控。一个有自控力的人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自控力是摆脱贫困的第一步,正所谓“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谈不上拼天赋”。

实用主义的学英语心得。找本托福或GRE的单词书,每天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背300-500个单词,过一天重复一次,在背单词的同时,找一本大学英语课本,精读其中的文章。每天研读一篇文章,接着找本最新出版的,人们正在谈论的英文书来读,必须得有吸引力,比如《达芬奇密码》,找个电子版,一边屏幕取词一边读,不管语法,一门心思把书读懂读完,这个阶段的关键是在潜移默化中适应英文。精益求精的听熟悉的内容,纯粹是为了练习听力,再慢慢过渡到直接听没读过的有声书。

信息极客的三个功夫:阅读学术论文;直接阅读原始数据;主动采集和分析数据。

“舌战群儒”技术分析:①列举事实证据,暗示对方能力不行。先恭维几句,把对方抬上去,在质疑,不对啊,你这么牛,我怎么听说。。。。被人揭了短,我们只能列举新的对我们有利的事实,这是防守。②如果比不过事实,比境界。那件事我确实输了,可你知道我为什么输吗?因为我不忍心,不忍心是因为我道德高。我们明知失败还是去打比赛了,虽败犹荣。③别说我如何如何不堪,著名英雄x也曾经如此不堪。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万维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