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天的通勤时间是两个小时。
疫情之前我5点起床,7点到京,8点到公司,晚上8点离京,9点多到家。
专家这个建议后的改善措施是什么呢?
我来说下疫情之前的通勤时间,是因为作为年轻人的我也有孩子,孩子刚刚满3个月,就要步入职场,但是也要照顾他。因为没有京牌,所以必须赶到早上7点前将车停好。8点后开车离京。
现在房子离公司一个小时的通勤距离,我觉得还好。尝试搬家找不到太合适的房子。
我见过年薪百万一天通勤4个小时的,也见过刚毕业大学生住公司楼下的。
更多的是普通人拿着普普通通的工资,然后通勤2个小时以上的。
他可能有我们不知道的很多理由,也有很多苦衷与自己真实的疲惫。
未经他人苦,不评他人事。
所以矛盾点不在通勤时间上,而是每个人想要什么东西,想达成什么样的成就。
我觉得可以从时间管理与马斯洛需求理论方面分享给大家听:
时间管理要“以终为始”的想事情,做事情。
大部分人喜欢给自己列计划:
6:00-7:00读书
7:00-8:00写作
8:00-9:00洗漱上班
... ...
这个计划老常见了,写的时候很有节奏,很带感。执行之后就趴窝。
根本坚持不了,而且容错率会低。
做着做着就结束了。
所以改下自己的这种“计划时间”方法,首先你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写作,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目标,为什么突然就有了。
真要仔细想清楚。找到你做这件事的原动力。
例如:我希望通过读书写作,能够变现
有了这样的目标之后,还没有到计划性的安排。
要明确变现多少才算完成你的目标。然后如何进行变现:通过什么渠道,每种变现形式能赚多少钱,你如何才能赚到这笔钱。
我的目标是2022年变现1w,我希望通过给知乎投稿、公众号投稿、付费一些授课写作的平台(他们会开放投稿渠道)以“荐书稿、拆书稿、课稿“的形式变现。
一篇拆书稿稿费200元,读一本书需要3-5天,一年52周,52*200=10400
一篇课稿稿费500元,读书时间不变, 52*500=26000
大家通过我这样一计算,会知道我通过这三种形式变现1w有多难了吧,用数字证明目标合理性。
如果我一定要完成这1w目标,那我会想三个途径:1、提高写作水平,将写作的稿费提升2、提高读书效率,缩短读书时间 3、找其他变现途径
然后我会列计划:每周完成1本书以及一篇拆书稿,分解到每天阅读多久,写作多久。
所以,不管通勤多久,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安排呢,就是想清楚自己做什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然后有计划的安排出来。
马斯洛需求理论
每一种选择背后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个模型。
例1:年薪百万通勤4个小时的高管
首先这名高管在北京买了房,同时有两个宝宝,老婆暂时无法工作。
那他可能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所以安全需求应该是有的,就是赚钱。
另一方面,以他的能力在哪里赚钱应该都不会少的,为什么选择那一家,我觉得可以上升到尊重与自我实现层面,给的是副总的title和权利,同时这个行业是高科技创业公司,百废待兴,能够让他大展拳脚。
例2:实习生月租金7800元,租在公司楼下
第一层生理需求与第二层安全需求不属于了,第三层是爱/归属,也就是社交需求。
通勤对个人时间安排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有社交需求的小孩来说,就是一种灾难。
所以这个小孩以收集到的信息来说属于第三层面。
例3:刚毕业大学生,通勤两个多小时
刚刚毕业大学生很多都会面临缺钱的境地,家里可能会给金钱支持,但碍于自尊和面子,就靠自己。
所以刚刚毕业的前几年,会先解决自己的安全需求问题,多赚些钱,住的稍远点也能接受。
以上例子也是从一小方面,个别人去分析的,但是能看到每个人的条件、所处环境哪哪都不相同。
自己的人生还是需要自己去定义去打拼的,加油了“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