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美学原理》书摘-美是什么?

第一章 美是什么?

古希腊 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美本身”的问题,即美的本质的问题。从此,西方学术界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

到20世纪,美的本质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审美活动的研究。从思维模式来说,主客二分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天人合一的模式。最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

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术界美学大讨论中,对“美是什么”的问题形成了四派不同的观点。但无论哪一派,都是主客二分的模式来分析审美活动。

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试图跳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框。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辛弃疾说“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便无梅。”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马祖道一说“心不自心,因色故有”。张躁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是照亮美的光源。这个“心”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最空灵的。

美在意象。朱光潜说“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就是美。

美(意象世界)不是一种物理实在,也非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即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杜夫海纳所说的“灿烂的感性”。

美(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这就是美与美感的同一。

美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也就是王夫之所说的“如所存而显之”,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中国美学所说的“自然”。

为什么需要“意象世界”?

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所以生活世界这个本原的世界被遮蔽了。为了解释这个真实的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是人创造的,同时又是存在(生活世界)本身的敞亮(去蔽),这两方面是统一的。司空图说“妙造自然”,荆浩说“搜妙创真”,宗白华说“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为什么说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生活世界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是人的精神家园。但由于人被局限在“自我”的有限天地中,人就失去了精神家园。但由于人被局限在“自我”的有限天地中,人就失去了精神家园,同时也就失去了自由。

美(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从而回到本然的生活世界,回到万物一体的境域,也就是回到人的精神家园,回到人生的自由境界。

所以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朗《美学原理》书摘-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