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1

读书为本,思辨为要,注重转化,这也许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方法。具体详述如下:

一是读书。不仅要读,而且还要坚持“原生态阅读”。原生态阅读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读原著,少读“转手货”;二是完整地读,不要流连于碎片;三要集中地读,一气呵成,不要零敲碎打。好书不怕百回读,哪怕以前读过,原生态阅读也一定能让你找到一种新鲜的“阅读初感”。

二是批判性思考,做到阅读与思辨的结合。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如果没有一颗思考的头脑,“万里路”与“万卷书”并不能增长我们的知识与才干;而“发现”与“思考”的关键,正在于理性的反思。很多文学类评论的著作着眼于文学“母题”的理解,以母题为统领,设置“结构性议题”,就是为“发现”与“思考”提供框架与路径。有了这样的框架与路径,我们的理解才能走向理性与清明。

三是转化性表达,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表达资源,“读”以致用,学以致用。此处的“用”不局限于写作,说话、交际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包括万众瞩目的中高考,都在范围之内。不要忌讳阅读的功利色彩,如果阅读有了可感可见的效益,这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可持续发展有巨大作用。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中,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因其更切合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认知实际与心理状况而受到广泛欢迎,目前渐成共识且正在成为常态。经典名著的阅读,难点主要有二:一是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与动力,真实的阅读难以发生;二是经典文本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与文化距离,真实的体验与思考难以发生。

没有真实的阅读与思考,阅读的学习价值就难以实现,阅读在学生的文化发育与精神成长中的价值也难以达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便有了独特的和显性的价值。“任务”往往指向具体的产品或行为,成果外显,目的明确,目标清晰,指向性强,操作性强,对于阅读与思考的驱动作用也更为显著与直接。

“伙伴”的内涵很宽泛,有的伙伴重在情感交流,有的伙伴重在合作做事,有的伙伴重在彼此提携,有的伙伴则重在相互监督。显然,条件不同,动机不同,诉求不同,伙伴选择的标准也会不同。宽泛的任务,引发的多是随意的联想与散漫的思考,很难有思考的准确性与清晰度,且不同观点之间也难以形成真正的交锋与对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本书阅读1)